• 2408班:吴一戎
  • 一、简历

      1963年7月生于北京,籍贯安徽合肥。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召集人,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长期从事微波成像技术以及大型遥感地面处理系统的设计和研制,推动国家航空遥感系统的发展。微波成像领域,发明了多维度微波成像技术和稀疏微波成像技术。遥感卫星地面处理与应用系统领域,解决了一系列理论问题与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主持了国家航空遥感系统的建设,推动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航空对地观测载荷的发展。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二、研究领域

    1.微波成像理论与技术

    2.遥感数据信号与图像处理

    3.地理空间信息技术

    三、教育背景

    1996-09至2001-0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工学博士(在职)

    1985-09至1988-04 北京理工大学 工学硕士

    1981-09至1985-07 北京理工大学 工学学士

    四、工作简历

    2018-04至现在,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院长、博导

    2012-09至现在, 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 院长

    1997-01至2018-04,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研究员、博导

    1988-04至1996-12,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研究员、助研、副研究员

    五、教授课程

    电子信息科学引论及创新案例分析

    综合电子学研究

    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Ⅱ

    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I

    科研实践Ⅰ

    电子学的发展——对技术创新的讨论

    通信工程与电子技术系列讲座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概论

    合成孔径雷达基础及应用

    六、奖励信息

    (1) 全国创新争先奖, 国家级, 2017

    (2)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国家级, 2014

    (3) 中国专利优秀奖, 部委级, 2011

    (4) 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 国家级, 2011

    (5) 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其他, 2011

    (6) 机动智能信息单元, 一等奖, 研究所(学校), 2007

    (7) 先进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 一等奖, 国家级, 2006

    (8) 机载高分辨率SAR运动补偿用捷联惯性/DGPS组合导航系统, 一等奖, 部委级, 2006

    (9) 遥感卫星数据信号接收处理系统, 二等奖, 国家级, 2006

    (10) 遥感卫星数据信号综合处理系统, 一等奖, 部委级, 2005

    七、主要业绩

    长期从事合成孔径雷达(SAR)以及大型遥感地面处理系统的设计和研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分辨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及运动补偿技术,SAR信号处理算法研究,遥感卫星地面处理与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处理算法等。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推动了我国微波成像技术的发展,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排名均为第一),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八、科研项目

    (1) 高分航空遥感系统(民口),主持,国家级,2013-11--2017-06

    (2) 稀疏微波成像的理论、体制和方法研究,主持,国家级,2010-01--2014-08

    (3) 多维度微波成像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主持,国家级,2009-01--2012-12

    (4) 航空遥感系统,主持,国家级,2007-09--2016-12

    (5) X波段SAR传感器,主持,部委级,2007-08--2013-06

    (6) 星载干涉SAR技术研究,主持,国家级,2006-01--2010-12

    九、社会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信息与通信工程组)召集人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