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姓名 |
单位 |
研究方向 |
简介地址 |
1 |
江桂斌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化学、毒理与健康 |
|
2 |
曲久辉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水质转化机制与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
|
3 |
贺泓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催化和非均相大气化学 |
|
4 |
朱永官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土壤-植物相互作用、微生物生态学、土壤污染与控制 |
|
5 |
杨敏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水处理化学、环境微生物 |
|
6 |
汪海林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高灵敏生物分析与遗传/表观遗传毒理研究 |
|
7 |
朱本占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生物化学与毒理学 |
|
8 |
刘思金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诱发疾病的机制、人工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 |
|
9 |
郝郑平 |
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材料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 |
催化科学与纳米材料、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利用技术、大气污染化学、纳米材料的环境效益 |
|
10 |
赵斌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污染物生物响应机制;污染物生物传感技术 |
|
11 |
郑循华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生物地学/biogeosciences:温室气体地气交换及其调控;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的规律与机理;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预测理论、模型与决策支持方法 |
|
12 |
王自发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大气污染输送和沉降、大气化学模式研发、空气质量预报理论与方法研究 |
|
13 |
王爱杰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污水资源化工程科技 |
|
14 |
王亚韡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新POPs的分析方法学、环境行为与转化研究 |
|
15 |
刘倩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 |
|
16 |
史建波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形态分析、汞的区域污染及环境化学过程研究 |
|
17 |
韩志伟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大气环境、大气化学、气溶胶 |
|
18 |
郭庆军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环境地球化学、环境质量评价 |
|
19 |
张爱茜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理论环境化学与环境计算毒理 |
|
20 |
张元勋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大气化学、环境监测仪器与分析方法开发、环境健康研究 |
|
21 |
田振玉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环境化学与工程、工程热物理及新型环保技术 |
|
22 |
Francesco Faiola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干细胞生物学 |
|
23 |
庄绪亮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转化与调控 |
|
24 |
郑明辉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POPs环境行为、排放特征与生成机理 |
|
25 |
王跃思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大气化学 |
|
26 |
廖晓勇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污染场地修复机理与技术 |
|
27 |
高林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低碳能源系统 |
|
28 |
余志晟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围绕“现代环境微生物学在环保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开展生物质与生物能;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水处理与水供给,承担污水处理、饮用水工程项目建设,并解决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微生物技术问题;微生物和工业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等的研究工作。 |
|
29 |
张长斌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催化,大气污染控制 |
|
30 |
张庆华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与环境行为 |
|
31 |
陈卫平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土壤污染过程模拟、生态风险评价、土壤污染修复与风险管控 |
|
32 |
宋茂勇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毒理学和纳米毒理学 |
|
33 |
胡承志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水质净化与资源回收技术 |
|
34 |
刘文彬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新型有机污染物环境分析与控制对策 |
|
35 |
傅伯杰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景观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 |
|
36 |
方精云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植被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jingyunfang |
37 |
欧阳志云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 |
|
38 |
冯晓娟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全球变化)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fengxiaojuan |
39 |
杨元合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全球变化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
|
40 |
周伟奇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
|
41 |
廖春阳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新型化学污染物的环境赋存、暴露途径与污染源鉴别,污染物毒性效应尤其神经毒性研究,污染物生物富集、体内代谢转化及环境健康风险评估 |
|
42 |
白永飞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
43 |
张文浩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植物生理生态、全球变化生态学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zhangwenhao |
44 |
郑华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生态系统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与政策应用 |
|
45 |
陈利顶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区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
|
46 |
刘双江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生物冶金微生物生理及遗传,芳烃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及代谢,微生物的代谢与应用 |
|
47 |
刘玲莉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全球变化生态学,环境污染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lingliliu |
48 |
孙然好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景观地理学/城市生态学/综合自然地理学 |
|
49 |
马庆鑫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气溶胶物理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大气物理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maqingxin |
50 |
马金珠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大气污染控制,环境催化,大气化学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majinzhu |
51 |
楚碧武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大气污染、大气环境化学、气溶胶化学 |
|
52 |
徐明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重金属(离子态、颗粒态)的健康风险、靶点识别与作用机理研究 |
|
53 |
曲广波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污染与健康、新型污染物分析、污染物与生物效应 |
|
54 |
傅建捷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典型区域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fujianjie |
55 |
阴永光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新型污染物的环境转化 |
|
56 |
祝贵兵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水环境微生物过程、微生物氮循环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zhuguibing |
57 |
赵旭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 |
|
58 |
刘刚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基于自然的水质净化技术原理;饮用水安全保障;城市水循环的微生态过程;高品质能源资源回收利用等 |
|
59 |
战爱斌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水生入侵生物学和水体污染生态学 |
|
60 |
张丽梅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土壤微生物生态; 土壤氮循环; 微生物组与土壤和植物健康 |
|
61 |
王明玉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水环境信息与决策系统、水环境数值模拟与智能管控、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
|
62 |
崔岩山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土壤和食物中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风险 |
|
63 |
陈扬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固体废物处置、资源化及二次污染控制;低温等离子体耦合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Chenyang |
64 |
程淑兰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土壤碳氮磷耦合循环、全球变化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 |
|
65 |
刘新春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水环境污染控制/微生物生态学 |
|
66 |
谭吉华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大气污染防治、大气环境化学、生态环境大数据 |
|
67 |
肖康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膜分离原理与技术;膜法水处理技术;污水资源化技术;环境污染物分析技术 |
|
68 |
张娜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草地退化;城市生态水文与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河岸带的景观生态系统服务 |
|
69 |
郑建中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新型环境功能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及应用 |
|
70 |
王仁忠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植物种群生态学 |
|
71 |
蒋高明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植物生理生态、农业生态学 |
|
72 |
郭柯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植被生态学、自然保护、恢复生态学、植物地理学 |
|
73 |
黄建辉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碳氮水耦合,生物多样性保护,草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HuangJianhui |
74 |
谢宗强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保护生态学、森林生态学 |
|
75 |
马克平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植物生态学、生物多样性 |
|
76 |
陈保冬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土壤生态学,土壤微生物学 |
|
77 |
曹垒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湿地和生物多样性、运动生态学 |
|
78 |
杨建新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产业生态学、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 |
|
79 |
吕一河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景观与区域生态学 |
|
80 |
刘国华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区域生态,全球变化与碳循环,恢复生态,群落生态,生理生态、生态恢复、生态安全 |
|
81 |
马克明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景观生态学、生物保护与生态恢复、城市生态学 |
|
82 |
王思远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陆表格局与地理过程、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遥感、陆地生态系统C-N-W-P循环及建模、遥感与生态大数据智能处理等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sywang1999 |
83 |
史雅娟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生态风险评价,污染生态学 |
|
84 |
牟玉静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大气环境化学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mu641117 |
85 |
余运波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大气污染控制、环境催化 |
|
86 |
何滨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科学、分析化学、金属蛋白 |
|
87 |
秦占芬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激素导致的两栖动物性逆转及分子机制、化学污染物的甲状腺干扰作用及相关发育毒性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qinzhanfen |
88 |
杜宇国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有机化学 |
|
89 |
周群芳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毒理与健康、内分泌干扰效应、糖脂代谢 |
|
90 |
蔡亚岐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化学,新型污染物;色谱分析,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
|
91 |
魏东斌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新型污染物环境过程机制及风险削减原理、污染物风险评价、再生水安全评价 |
|
92 |
刘稷燕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过程和环境分析研究,POPs植物环境行为研究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rceesliujiyan |
93 |
高丽荣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化学 |
|
94 |
苏贵金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纳米材料化学、有机污染物的处置技术及原理研究 |
|
95 |
刘国瑞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污染与控制化学,POPs环境分析,环境自由基化学 |
|
96 |
王章玮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大气环境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大气污染与防治,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
97 |
于建伟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水处理科学与技术,环境微生物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yujianwei |
98 |
魏源送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区域流域水污染控制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weiyuansong |
99 |
张昱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水中有害物质的生物转化机制与调控原理,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环境污染特征、转移机制和调控技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zhangyurcees |
100 |
张洪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流域水系统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hongzhang |
101 |
范彬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面向资源化的乡村卫生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与工程,乡村卫生环境政策与管理,常规分散污水治理技术与工程 |
https://people.ucas.ac.cn/http://people.ucas.ac.cn/~rcees-fanbin |
102 |
石宝友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水处理原理与技术,饮用水安全与管网输配,环境水质微界面过程机制 |
|
103 |
王军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水处理工艺与设备,功能膜材料与设备 |
|
104 |
彭先佳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水污染控制技术、水质净化材料 |
|
105 |
高迎新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 |
|
106 |
栾富波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重金属迁移转化过程与控制技术 |
|
107 |
查金苗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水生态毒理、水生生物监测、生态完整性评估 |
|
108 |
王东红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科学,环境化学 |
|
109 |
白志辉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生物技术与微生物生态学 |
|
110 |
刘振刚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废弃生物质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
|
111 |
马安周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环境微生物、微生物环境代谢、生物地球化学 |
|
112 |
孙国新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 |
|
113 |
邓晔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技术、生物统计学 |
|
114 |
张付申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研究 |
|
115 |
葛源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典型扰动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演替及适应机制;微生物参与的土壤污染物转化消减过程与机制 |
|
116 |
杜睿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生物冰核在大气环境中的作用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健康效应研究;公共环境空气卫生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
|
117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超重力过程强化 |
https://people.ucas.ac.cn/~qianz?languag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