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教师风采

新闻中心

    • 本科生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中勇获佳绩 本科生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中勇获佳绩
      2025年4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数学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在浙江师范大学成功落下帷幕。经过重重选拔,本次决赛共有来自全国32个赛区的1246名同学入围,实际参赛同学为1229名。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共有3名本科生参加了决赛,并取得全国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的好成绩。 参与本次决赛的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手,因此竞争十分激烈。决赛分为数学类高年级组、数学类低年级组以及非数学专业组。本科生胡格致、曾俊翰参加数学类低年级组决赛,张俊炜参加非数学专业组决赛。 在本科部刘慧老师的带领下,三名参赛者于4月11日晚间抵达浙江金华。4月12日上午抵达浙江师范大学。在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参赛学生陆续进入赛场。上午九时,比赛正式开始。比赛持续三个小时。正午十二时,决赛结束。4月12日下午,包刚院士和席南华院士于行政中心展开讲座。包刚院士的讲座围绕针对精准探测的数学反问题展开,席南华院士的讲座围绕数学猜想展开,介绍了韦伊猜想、挂谷猜想等猜想。4月13日上午,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总结及颁奖大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体育馆举行。胡格致同学获得数学类低年级组全国一等奖,张俊炜同学获得非数学专业组全国二等奖,曾俊翰同学获得数学类低年级组全国二等奖。期待国科大本科生在今后的比赛中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文/曾俊翰、图/刘慧)
      [04/14]
    • 玉泉书院组织开展“探索新质生产力”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玉泉书院组织开展“探索新质生产力”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4月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书院带领23名本科生,赴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区)规划展览馆和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探索新质生产力,树牢科技报国志”专题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帮助本科生深入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国家战略,提升国科大学子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认知,激励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 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涵盖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加快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这一战略不仅关乎国家的未来经济结构和社会进步,也意味着对于每一位科技创新者、产业从业者以及青年学子的责任和使命。因此,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一员,同学们理应深刻理解这一概念的战略意义,并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全面了解其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活动当天,同学们首先参观了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区)规划展览馆。作为北京市首个全数字化规划展览馆,“生命不息,创新不止”是其建设的核心理念,将“创新雨林生态系统”的概念融入空间设计中,采用了10多项前沿信息技术。同学们顺次参观“走进海淀”“新型城市”“科技创新”“预见未来”四大部分,总体感受海淀区取得的城市建设成就,感受海淀区开创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擘画宏图。 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区)展览馆利用数字沙盘、裸眼3D、全息投影等先进技术,让同学们感受到到海淀区从“电子一条街”到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转型历程,感受到科技创新对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也领悟到区域协同、产业升级和科技政策支撑的深远影响。参观过程中还增加了全息投影、AI作画、高铁模拟驾驶等互动体验环节,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紧接着,同学们参观了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为我国首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的重点战略项目之一,致力于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转化、资源对接、创新生态构建。 同学们首先听取了国内最新的科研成果介绍,感受科技进步在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作用,感受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的紧密结合作用,领悟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战略优势。 之后,同学们听取了国内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介绍,参观学习如何通过跨区域协同、产学研一体化等手段,推动技术创新的实际应用,包括自由运动动物深脑成像微型化多光子显微镜、可拉伸多模态触觉芯片及机器人电子皮肤、AI-CFD一体化通用仿真软件等,学习科技发展的前沿技术。 通过本次专题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切身体会到科技创新在社会进步中的关键作用。国科大学子们今后将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牢固树立科技报国的理想与信念,为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文/图 陈慧敏)
      [04/10]
    • 本科部党总支部召开2025年第二次入党积极分子集体座谈会 本科部党总支部召开2025年第二次入党积极分子集体座谈会
      为深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夯实思想根基,4月9日中午,本科部党总支部在玉泉路校区人文楼223会议室,召开2025年度第二次入党积极分子集体座谈会。各党支部的13名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围绕初心使命、成长感悟与责任担当展开深入交流。本科部党总支部副书记王夺奎出席会议,会议由党总支组织员高虹主持。 座谈会上,入党积极分子结合个人经历与当前时代背景,分享了对个人入党动机、理论学习及志愿实践服务的深刻思考。来自新疆内地班的苏阳同学动情讲述了边疆地区发展中,党和国家政策带来的温暖与机遇,她表示:“正是党和国家的关怀让我走出边疆、走进国科大,我将始终心怀感恩,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胡佳烨同学从科技报国的角度分享感悟:“动荡的世界格局更让我意识到‘卡脖子’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以扎实学识筑牢国家安全的创新根基。”裴晨皓同学则从自我要求出发,坦言:“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我将以党员标准严格规范言行,在理论学习中坚定信仰,在实践中锤炼品格,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针对同学们的发言交流,王夺奎老师在讲话中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期望:一是“对标先进,争做优秀青年”,即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责任、锤炼高尚品行,以更高标准检视自身差距,在学业与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二是“筑牢底线,涵养坚韧品格”,强调要强化规矩意识、严守纪律红线,在面对挫折时保持定力,以修身养性之姿筑牢思想根基;三是“胸怀天下,践行使命担当”,鼓励同学们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在课堂学习与志愿服务中“亮身份、树标杆”,以创新性思维和正向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 本次座谈会既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更是一次使命的传承。参会的入党积极分子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为新起点,在理论学习中汲取养分,在实践磨砺中增长才干。本科部党总支部将持续推进入党积极分子常态化集体座谈,引导广大本科生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鼓励同学们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文/图 高虹)
      [04/09]
    • 清明祭英烈 薪火永赓续——玉泉书院第一党支部开展八宝山革命公墓祭扫活动 清明祭英烈 薪火永赓续——玉泉书院第一党支部开展八宝山革命公墓祭扫活动
      时值清明,松柏凝翠。2025年4月3日上午,玉泉书院第一党支部18名师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怀着崇敬心情赴八宝山革命公墓,开展“缅怀先烈守初心,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党日活动。 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师生们手持白菊,列队肃立。支部潘琦同志向大家讲述了任弼时同志“能走100步,不走99步”的骆驼精神。这位从湖南汨罗走出的革命先驱,历经留苏岁月、苏区斗争、长征考验,始终以“党的骆驼”自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积劳成疾,年仅46岁便与世长辞。毛泽东同志为其墓碑题写的“任弼时同志之墓”庄重醒目,让在场的同学们深切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 祭扫仪式中,师生们轻轻擦拭墓碑尘埃,敬献花束。宁钰成表示:“一座座墓碑镌刻着先烈们的赤子之心,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信仰与担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高瑷琪在交流中谈到:“任弼时同志抱病坚持工作的事迹让我深受触动。这种脚踏实地、攻坚克难的精神,正是我们在科研学习中需要传承的品格。” 随后,师生们缓步参观墓区,聆听革命故事。宋雨灿同学感慨道:“从战争年代的冲锋陷阵到和平时期的科技报国,不变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作为国科大学子,我们更应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 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祭扫与互动学习,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支部书记高虹表示希望同学们将哀思转化为奋斗动力,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争做新时代的‘骆驼’,让革命精神绽放时代光芒。(文/高虹、图/李佳栖)
      [04/03]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