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玉泉书院组织30名本科生赴山东荣成开展以“寻访科学家精神,树牢科技报国理想”为主题的专题社会实践活动。专题社会实践活动得到荣成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
7月16日上午,社会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进行参观学习。穿梭于各个展区,展柜中详实的史料、生动的复原场景和郭永怀先生生前的手稿、用品,无声地诉说着这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波澜壮阔的一生。同学们驻足凝视,无不为郭永怀先生毅然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归国报效的赤子之心所动容;为他隐姓埋名、扎根戈壁,在极端艰苦条件下为“两弹”事业呕心沥血的坚韧意志所震撼;更为他在生命最后时刻,与警卫员紧紧相拥,用血肉之躯保护绝密资料的壮烈之举而热泪盈眶。“无私奉献、以身许国”这八个大字,通过郭永怀先生用生命书写的壮丽篇章,深深镌刻在每位同学心中。大家深刻体悟到其中蕴含的科学家精神——这精神正是“两弹一星”科学家群体最闪耀的品格: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是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更是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随后,同学们步入荣成博物馆“渔家傲——荣成人与海”历史文化展区,系统了解了荣成绵延六七千年的历史脉络。该展区从家园、史事、渔业等多维度生动呈现了荣成的深厚文化底蕴,谱写了荣成人与大海共生共荣的壮丽史诗。
紧接着,同学们参观了许振超纪念馆。“可以没有学历,但不能没有知识”——许振超刻苦自学电路知识,只为在平凡岗位上追求极致的精神令人敬佩。展馆生动展现了他精益求精的奋斗历程,激励着同学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勤学不辍,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7月16日下午,同学们乘车前往国家电投新能源科技馆,深入了解核能发电。展区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出发,系统介绍了世界能源的发展沿革,并重点阐述了核能发电的原理与应用。馆内还设有多个互动体验区,让同学们在亲身参与中深刻领悟科技强国的意义。
随后,实践团队前往红色胶东展馆,感受胶东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从战场浴血奋战的军人到后方全力支援的民众,胶东儿女始终不畏牺牲,以改天换地的壮志投身革命。同学们来到天福山起义旧址,高耸的“天福山起义纪念塔”仍诉说着那段胶东人民浴血奋战的光辉岁月。
7月17日清晨,同学们乘船前往刘公岛红色教育基地。在甲午战争陈列馆,厚重的历史透过泛黄的文书、激昂的标语和誓死卫国的将士形象徐徐展开。凝望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甲午之殇令人扼腕叹息,而展馆中回荡的那句铿锵誓言“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至今仍振聋发聩。
随后,大家登上定远舰,近距离观察了这艘北洋水师旗舰的构造,通过近距离观察其庞大而精密的舰体构造、粗壮的炮管以及指挥塔等设施,直观感受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海军历史。紧接着,同学们参观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展馆,深入认识到现代国家安全面临的多元化挑战。国家安全绝非单一维度的防护,而是一张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网络等多领域的立体防护网,每一领域的安全都与国家存续发展、人民幸福安康休戚相关。
结束刘公岛的行程后,同学们乘车前往沈秀芹事迹陈列馆开展参观学习。沈秀芹同志将一生交给党安排,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赤胆忠心。她的事迹,正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
7月18日上午,荣成社会实践队前往桑沟湾海洋牧场参观体验。乘船十余分钟,同学们来到海上养殖基地。在这里,大家不仅认识了多种当地特色养殖生物,更亲身体验了牡蛎捕捞的乐趣,并近距离观察了海参、河豚、海螺等海洋生物。这场生动的实践课,让同学们沉浸式地感受到了荣成独具特色的水产养殖产业。
随后,同学们前往海洋食品博览中心参观学习,通过详实的展陈和讲解,大家系统了解了荣成蓬勃发展的海洋食品产业链、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以及一系列海洋科学知识的普及内容。当日下午,带着满满的收获,实践团队启程返回。
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让同学们深度走进爱国先辈的生平,切身领悟“科技报国”的时代使命,深切感受荣成这片红色土地承载的厚重家国情怀;同时,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了解了荣成的独特风俗与产业结构。作为新时代的国科大学子,同学们将坚定不移跟党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弘扬郭永怀先生“以身许国、甘为人梯、潜心研究、敢为人先”的科学家精神。立志将自己锻造成为心怀家国的科技领军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文/佘予安 图/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