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教师风采

新闻中心

    • 2025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认知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2025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认知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2025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一11名同学及外系大一10名同学前往位于济南的齐鲁中科电工先进电磁驱动技术研究所开展工程认知实践活动。 在研究所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多个前沿科研平台与实验项目。电磁橇实验装置以其庞大的规模和先进的技术理念,令同学们驻足良久;研究所开展的重点项目展现了电工技术与国防建设的紧密联系,引发了大家对专业应用领域的深入思考。此外,电机与电控实验室中精密的设备与复杂的系统,以及百米级铜基超导线制备与测试平台,无不彰显出我国在电工材料与装备领域的创新实力。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提出问题,与科研人员积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与研究所的教师代表举行了专题座谈会。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人事教育处副处长纪晶晶首先发表了讲话。她结合当前国家安全与科技发展的形势,重点强调了科研工作中保密意识的重要性,提醒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务必筑牢思想防线。随后,纪处系统阐述了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科定位,指出该专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她还详细介绍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贯通式培养方案,以及毕业生的多元发展路径,帮助同学们清晰认识了专业前景与行业需求,为大家未来的学业规划与职业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来自外系的同学踊跃发言,分享了参与此次实践活动的感受。大家普遍表示,此次参观所见的前沿项目令人震撼,深切感受到电气工程专业广阔的应用领域和鲜明的工程实践属性。同学们还就科研人员的工作模式、生活状态等方面提出了疑问,研究所的老师一一予以耐心解答,现场交流坦诚而融洽,掌声不断。 最后,本系学生代表施禹图、黄谢睿同学分别发言。他们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对比分析了电气工程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异同与优势,表达了对本专业的由衷热爱与坚定信心。两位同学特别提到,电磁橇项目所体现出的高功率、高控制精度等特点,令他们印象深刻,也进一步激发了深入探索电工技术的兴趣与动力。 此次认知实践活动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专业视野,加深了对电气工程学科内涵的理解,更增强了大家的专业认同感与使命感。活动在融洽而充实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为同学们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方向。(文/李睿轩 图/何润民)
      [10/30]
    • 国科大本科生在第50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区域赛(成都)荣获1银1铜/恭贺第11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成都)女生专场首秀 国科大本科生在第50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区域赛(成都)荣获1银1铜/恭贺第11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成都)女生专场首秀
      2025年10月25日至26日,第50届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区域赛(成都)在郫都区体育馆举行。本次比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支队伍。经过五小时的激烈角逐,我校2024级本科生王煜阳、郑兴以及2025级本科生潘世钊组成的队伍首次参加区域赛即获得银奖;我校2023级本科生石曜铭、吕安哲和尤俊翔组成的队伍获得铜奖。 本次比赛当中,由石曜铭、吕安哲和尤俊翔三名选手组成的队伍开局顺利,三小时就通过5道题,但是随后对于题目的误判和过分复杂的思路让他们陷入困境,最终2小时也未能通过第6题,尽管罚时很少但还是遗憾获得铜奖。由王煜阳、郑兴以及潘世钊三位选手组成的队伍此次比赛的征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比赛开始阶段,他们数次提交均因各种原因没能通过评测,队伍排名一度落后,局势陡然紧张。但是选手们很快稳住心态、沉着应对,在他们的顽强拼搏、不懈努力下,一时的困境被成功克服,代表着评测通过的各色气球渐渐填补了电脑旁空缺的色彩。比赛最后的一小时内,虽然队伍排名已经踏入银牌区,但队员们分秒必争,没有丝毫松懈,向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两题发起了最后的冲锋,只可惜尽管已经有了正确思路,但未能在比赛结束前通过题目。最终他们凭借通过6题、罚时665分钟的成绩成功斩获银奖。 与此同时,在成都市另一边,第11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女生专场在成都市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我校2024级本科生赵梦以及2025级本科生郭子瑜、邝允瑶三位同学组成的队伍勇敢踏上赛场,实现了国科大在女生专场赛的首次亮相。尽管是首次参赛,三位选手经验尚浅,但是选手们面对参赛的巨大挑战,在短短两周的备赛期间积极投入、迎难而上,展现了不畏难的竞赛精神,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三位选手表示,将认真总结反思、持续学习进步,力争在未来的比赛中再进一步。我们相信,凭借这股坚韧不拔的劲头,经过接下来的竞赛学习和训练,她们必将在未来的赛场上取得突破、载誉而归! 这周末的比赛当中,国科大学子收获颇丰,实现了新的突破。希望选手们总结经验,反思自身优缺点,继续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调整到最佳比赛状态,祝愿国科大各队选手们在接下来数周的比赛中越战越勇,再创佳绩!(文/赵梦、王煜阳、尤俊翔 图/吕安哲)
      [10/30]
    • 本科部党总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2025年第六次集体学习 本科部党总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2025年第六次集体学习
      2025年10月28日晚,本科部党总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六次集体学习(扩大)会议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召开。会议聚焦师德师风,本科部/玉泉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学习,会议由本科部党总支部副书记王夺奎主持。 首先,杜爱宇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扣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坚持远近结合,到2027年、2035年,分“两步走”,逐渐建成教育强国。《纲要》共十一部分,围绕立德树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科技力量等方面提出了多项任务和举措,为我们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做出了系统部署。 之后,张顶兰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权益保障、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等方面做出重要指示。《意见》要求工作中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坚持教育家精神培育涵养、弘扬践行和引领激励,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 然后,王夺奎带领大家专题学习了师德师风系列内容,包括:深刻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科学内涵,《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良好的师德师风既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体现,更是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和价值追求的关键。我们要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时刻警醒,不越“红线”,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优良的师德师风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会议最后,本科部党总支部书记燕敦验做出重要指示。燕敦验强调,师德师风是底线,大家一定要警钟长鸣,时刻严守底线、不越雷池一步。一旦出现师德师风问题将一票否决,严重者甚至解聘或判刑。燕敦验号召全体教职工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座右铭,共勉成为教书育人的榜样,在工作上发光发热。(文/图 杜爱宇)
      [10/30]
    • 本科部党总支部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传承红色薪火,争做时代先锋”的主题党日活动 本科部党总支部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传承红色薪火,争做时代先锋”的主题党日活动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0月25日上午,本科部党总支部组织师生党员代表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传承红色薪火,争做时代先锋”主题党日活动。 走进纪念馆,庄严肃穆的氛围瞬间让在场人员沉静下来。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依次参观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全民族抗战的爆发”、“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等展区。通过观看丰富的实物展陈、详实的档案资料、珍贵的历史影像,大家重温了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的光辉历程。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本科部党总支部将引导全体师生党员“传承红色薪火,争做时代先锋”,把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立德树人和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文/陈志强 图/高虹)
      [10/28]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