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教师风采

新闻中心

    • 本科部党总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2025年第五次集体学习 本科部党总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2025年第五次集体学习
      2025年10月22日上午,本科部党总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五次集体学习会议在雁栖湖校区西实验楼416室召开。本科部党总支部书记燕敦验和总支委员丁云云、张顶兰、杜爱宇参加学习,会议由杜爱宇主持。 会上,杜爱宇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9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到《求是》杂志的重要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和《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讲话。张顶兰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就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使命,明确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方针原则,强调了要把握好意识形态的领导责任。 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而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要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文/图 杜爱宇)
      [10/23]
    • 玉泉书院组织开展2025年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交流会 玉泉书院组织开展2025年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交流会
      为全面总结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推动各团队成员的交流与学习,10月17日晚,玉泉书院组织召开2025年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交流会。14支实践团队成员齐聚雁栖湖校区教三楼208教室,共同分享暑期社会实践的收获与成长。本次交流会由陈慧敏老师主持。 2025年暑假期间,玉泉书院组织9支实践团队,以“寻访科学家精神,树牢科技报国理想”为主题,赴西安、大连、上海等地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探寻科学家的足迹,学习科学家精神,树立报国理想。 前往山东荣成的社会实践团队,深刻感受了荣成的物质文化、民俗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同学们前往郭永怀事迹陈列馆、荣成博物馆、红色胶东展馆等地,感受科学家们艰苦创业、科技报国的精神。他们深入了解核能发电,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出发,到世界能源的发展沿革,了解了核能发电的原理与应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亲身经历中感受革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领悟科技强国的意义。 前往西安的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地球环境研究所、国家授时中心、西安植物园、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传承科学家精神。在实验室参观和科学家座谈过程中,同学们实地学习感受西光精神、黄土精神和“326精神”,理解前辈科学家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坚定自己将来投身科研事业的理想与信念。甘肃兰州团队参观了近代物理所所史馆,并一睹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真容,深刻体悟到科技造福人民的真正含义。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同学们与三位科学家进行交流,感受科学家们扎根西部默默坚守、薪火相传的无畏精神。 长春和大连的两支队伍赶赴祖国的东北地区。前者深入田野,实地观察大豆、玉米等作物的种植试验,观察机械臂、多光谱传感器等设备如何精准监测作物生长数据,感受土地改良工程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出色效果,见证农业科技的“硬实力”;后者走进科研园区,了解并认识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尖端技术,从能源再生到新材料的研发,无一不展现了科技发展攻克国家难题、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向祖国的西南走,一支队伍在四川成都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他们的足迹从研究所到田间地头,切身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的发展和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落实应用。在湖北武汉,实践队伍参观了病毒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武汉植物园,感受生物多样性的珍贵和保护重任,激发科技报国的热情与决心。于广东广州,另一只实践队伍学习到国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宏大部署,明白了新时代的青年与未来的科研工作者应该如何向中央看齐,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此外,上海实践队伍于科研院所感受老一辈科学家“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从泛黄的实验记录中读懂自主创新背后的艰辛历程,在中共一大会址接受“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洗礼。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科技兴国的深远意义与紧迫使命。 与此同时,玉泉书院组织以“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同学们走进江西井冈山红色主题教育基地,在“三湾改编”实践学习、“红军的一天”等活动中,挑粮、做饭、唱军歌、编草鞋,于一派苍翠里深入领悟了井冈山精神的深远意义。同学们走进纪念馆、革命旧址、烈士陵园、伟人旧居等,亲身体验、积极求索,在社会实践中检验所学真知,提升思想觉悟和政治站位,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除了集中组织外,4支团队自主申报并获批开展暑期团队立项实践活动。以“涌动青春、创研宁波”为主题的实践团队自主申报前往浙江宁波进行创新创业类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追寻改革开放初期“宁波帮”的足迹,体会宁波帮成员敢闯敢拼、永立潮头的奋进精神。调研走访镇海新城4家企业,激发了同学们的对创新创业策略的思考,先进的创业理念对同学们产生了极大的启发。 以“根脉跃迁,智启闽南”为主题的实践团队前往福建厦门进行专题调研。她们走进厦门博物馆,系统了解厦门作为闽南文化重要承载地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演变过程。她们亲身实践参与制作漆线雕成品,切实体验到科技为文化传承带来的便利;在闽台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处理实验室,她们了解到各种数字化技术对非遗保护的作用。这次调研让她们深刻认识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并非单向的“工具化赋能”,而是一次文化表达方式与代际传播模式的双向革新。 以“躬行天府文脉,探寻时代心声”为主题的团队前往四川成都进行文化传承类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多个博物馆进行参观,一件件历经沧桑的文物将他们带到了天府之国四千余年的恢弘历史中去,深刻感受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宏伟气魄,见证了古蜀先民对光明的崇拜与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坚定了文化自信。 以“行,见东营”为主题的队伍,前往山东东营,以身践行“知行合一”的求知精神。他们通过实地走访与深度调研,探寻这座以黄河入海和石油工业著称的城市如何在交通建设的驱动下实现产业转型、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这次活动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投身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热情与决心。 在实践队伍分享完毕后,陈老师总结发言,感谢同学们的努力以及带队老师的付出,希望同学们可以从暑期社会实践中收获知识、汲取力量,树牢科技报国的理想与信念。希望同学们于实践中求真知,于躬行中担使命;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实践融入科研日常,以今日之奋斗,创明日之辉煌!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文/孙广润 图/孙广润、陈慧敏)
      [10/23]
    • 国科大本科生在第50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西安)斩获1铜 国科大本科生在第50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西安)斩获1铜
      2025年10月18-19日,第50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西安)在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翱翔体育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多支队伍汇聚于此。经过五个小时的顽强拼搏,我校2024级本科生张高翔、张家诚和陈麒安组成的队伍斩获铜牌。 程序设计竞赛能够增强同学们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竞争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平台。这次比赛是ICPC本赛季的第一场区域赛,希望国科大的选手们能够保持锐不可当的气势和和创新拼搏精神,沉着冷静、团结协助,精进不辍、行稳致远,也祝愿他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能够再创佳绩!(文/杜爱宇 图/张高翔)
      [10/20]
    • 秋分至 栗子香:玉泉书院组织开展“金秋拾栗”劳动教育活动 秋分至 栗子香:玉泉书院组织开展“金秋拾栗”劳动教育活动
      秋分时节,天高气爽,板栗飘香。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强化学生劳动意识,提升劳动技能,弘扬劳动精神,2025年9月24日和26日,玉泉书院组织百余名本科生,在雁栖湖校区西区开展了两场别开生面的“金秋拾栗”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走进初秋的雁栖湖畔,落叶缤纷,秋意渐浓。在这个秋分节气与校园美景交织的时刻,同学们穿戴整齐,满怀期待地走进校园西区的板栗林。在这里,大家不仅亲身参与劳动、体验秋收的乐趣,还深入感受了自然之美与劳动的价值。   精心筹备 保障有序 本次活动由玉泉书院牵头策划,感谢雁栖湖校区管理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为保障活动安全、有序进行,活动伊始,园区负责老师面向全体参与学生进行了详细的安全培训与劳动指导。 在培训中,张老师重点讲解了捡拾栗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尤其提醒同学们防范栗刺扎手、注意落果伤人等问题。同时,张老师还介绍了板栗树的分布情况和成熟栗子的辨别技巧,帮助学生更科学、高效地开展劳动。 随后,工作人员向同学们发放了防护草帽、护目镜、手套、栗夹和收集桶等工具,全副武装、整装待发的同学们迅速投入到了劳动的热潮之中。 忙碌有序 其乐融融 穿梭于栗林之间,同学们三五成组,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寻找、有人负责夹取、有人负责收集。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地面,照出一片金黄,也映照在学子们认真专注的脸庞上。每一枚捡到的栗子,都是一次劳动的成果,也是一份秋天的馈赠。 “我们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劳动教育活动,感觉特别新鲜也特别有意义,”来自物理专业的大一新生周同学笑着说,“以前只在市场上见过栗子,没想到落在地上的样子和我们平常吃的完全不一样,真的长见识了!” 在欢声笑语中,学生们在林中拾捡了大量成熟栗子。尽管天气微热,但大家干劲十足,不言辛苦。两次劳动活动下来,同学们最终共收获栗子1000余斤,硕果累累、满载而归。 成果共享 劳动育人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主动帮忙,将新鲜采摘的板栗统一交由雁栖湖校区食堂处理。厨师们将根据栗子的品质,进行晾晒,并制作成糖炒栗子分发给同学们。不仅保留了栗子的自然清甜,也能够让同学们在餐桌上再次回味劳动的成果。参与活动的同学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场身体力行的劳动体验,也是一堂生动难忘的实践教育课。 劳动是最美的教育,劳动最能锤炼意志、陶冶品格。玉泉书院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实践育人价值,始终坚持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贯彻于日常育人过程中。此次捡栗子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也引导大家走进自然、亲近土地,在劳动中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接地气的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辛苦与快乐,理解劳动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玉泉书院陈老师表示,书院将继续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形式,把劳动教育真正做实、做深、做细。 未来,玉泉书院将继续发挥“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结合四季更迭与校园资源,设计更多有趣、有益、有意义的劳动项目,让劳动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让劳动精神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文/潘政熹 图/陈慧敏)
      [09/3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