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教师风采

新闻中心

    • 根脉跃迁·智启闽南——国科大本科生赴福建省厦门市开展文化传承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根脉跃迁·智启闽南——国科大本科生赴福建省厦门市开展文化传承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7月31日至8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厦门支队共四人,前往福建省厦门市进行专题调研。这次调研的主题为根脉跃迁·智启闽南:从闽南⽂化源头到科技驱动的新时代。厦门支队成员在与非遗文化传承人的交流以及博物馆探访活动中,系统了解闽南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历史美学。本次活动紧扣“从哪来,到哪去”的主线,通过文化寻根、技艺体验与科技探访三大板块,深入调研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模式,特别聚焦具有代表性的漆线雕工艺,探讨科技赋能下的非遗保护与发展路径。 7月31日当天,实践团队成员分别从北京、郑州等地出发,于晚间在厦门顺利会合。 8月1日上午,实践支队走进厦门博物馆,透过历史陈列、珍贵文物和专题展览,系统了解厦门作为闽南文化重要承载地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演变过程。馆内丰富的南音、歌仔戏、砖雕等历史资料,让成员直观感受到闽南文化的多样性与深厚底蕴。在这里,同学们得以将书本上的文字与眼前的实物相结合,构建起从闽南文化根脉到当代传承的完整图景。通过馆内对漆线雕等非遗项目的历史追溯与现状展示,成员们初步感知到非遗从“遗产”到“资源”、从“保护”到“活化”的发展逻辑,为后续深入调研漆线雕及其科技融合提供了背景支撑。 图1-2 支队成员在厦门博物馆 厦门博物馆所展现的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闽南精神,与本次实践所强调的“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理念高度契合,使实践团队在活动之初便对“从哪来,到哪去”这一主题有了更具象、更深刻的理解。 下午,同学们前往参观陈嘉庚纪念馆。纪念馆中陈列了大量历史图片、实物、文献和多媒体展示,全面呈现了“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一生爱国爱乡、倾资办学、支持抗战的伟大事迹。成员们在讲解员引导下,重温了陈嘉庚先生在兴学育才、推动闽南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卓越贡献,感受到他“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陈嘉庚纪念馆不仅是了解闽南近现代史的重要窗口,更是一次精神洗礼。陈嘉庚先生以个人力量推动教育、文化与社会进步的行动,与本次实践所倡导的“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使命一脉相承。在参观中,支队成员也深切体悟到:在非遗保护与创新的道路上,青年一代同样需要具备坚定的家国情怀和持久的使命担当。 8月2日,实践团队来到坂美九十九间民居群,调研闽南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选材特点与装饰细节,探讨其中蕴含的宗族观念、空间哲学与审美取向。在现场,支队成员着重观察调研了建筑群内设计古朴的砖雕、木刻和天井,并为保存完整的壁画惊叹。 图 3-5 支队成员探访版美九十九间居民群 8月3日,实践团队走进漆线雕艺术工作室,开展“走进技艺现场”主题调研。成员们在展陈空间中欣赏了多件精美的漆线雕作品,其细腻的线条、丰富的色彩与立体的造型无不展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准。 随后,同学们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郭劲旺主席面对面交流,聆听他坚守与传承漆线雕技艺的初心、个人经历及工作室的运作模式。郭主席还重点介绍了代表性作品背后的设计理念与制作难点,让成员对漆线雕的工艺流程有了系统理解。成员还就科技赋能非遗传承主题采访了郭主席,了解到在AI的帮助下,设计纹样的效率大大提高,传统手艺人不必再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实际操作。AI可以生成纹样的3D实景图,也可以根据设计者要求变换颜色帮助设计者了解上色效果,极大程度上便利了漆线雕的设计过程。同时新的机器如激光雕刻、智能绕线机也极大缩短了漆线的制作工期。 图 6 支队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郭劲旺主席面对面交流 8月4日,实践团队成员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尝试了制线、绕线、上漆等基础操作,并开始制作简易的漆线雕成品,掌握绕线技法、立体造型及上漆等关键步骤。在动手过程中,团队深入调研了工作室在科技融入方面的探索,包括激光雕刻、3D打印技术的辅助使用,以及已获专利的智能制线机的应用。 图 7-8 支队成员动手实践感受漆线雕工艺 这些技术手段不仅显著提高了制作效率和精度,也拓展了漆线雕在现代生活与文创产业中的应用场景。同学们在亲自使用过传统仪器和智能仪器后,切实体验到科技为文化传承带来的便利。这一日的体验,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并非单向的“工具化赋能”,而是一次文化表达方式与代际传播模式的双向革新。 8月5日,实践团队前往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闽台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处理实验室,参观其成果展区与研究平台。实验室科研人员详细介绍了非遗数字建模、AI互动机器人、多模态交互与VR呈现等核心技术,并展示了南音、漆线雕等项目在数字化保护中的最新成果。 图 9 智能提线木偶机器人 通过交流,实践团队了解到科技不仅能够保存和再现传统工艺,更能通过虚拟展厅、交互体验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关注和参与非遗传承。这一行程为团队提供了技术视角下的非遗保护方案,也激发了同学们将自身人工智能专业背景与文化传承结合的思考。 图 10 支队参观闽台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处理实验室 经过深入调研与实践,8月6日,实践团队按照计划完成任务,满载收获踏上返程之路。这段旅程不仅让成员们在文化与科技交汇的语境中重新审视非遗的价值,也让她们明确了青年在非遗保护与创新中的责任与使命。 在厦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支队成员不仅切身感受到闽南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传统工艺背后的百年匠心。尤其是在观察智能制线机、AI辅助设计、3D建模等现代技术与漆线雕融合的过程中,同学们认识到科技不仅能提升制作效率与精度,还能为非遗的创作与传播带来便利,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本次文化传承类专题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家深刻理解了“文化根脉”与“科技引擎”的双重价值,促使同学们思考青年在非遗保护与创新中的角色与责任。正如陈嘉庚先生以教育报国的精神激励后人一样,同学们也希望将人工智能等专业所长与民族文化关怀结合起来,让“非物质”真正“活”在当下、“传”向未来。(文/图 厦门社会实践团队)
      [09/16]
    • 躬身入局,以行践知:“行·见东营”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深度探寻资源城市交旅融合新路径 躬身入局,以行践知:“行·见东营”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深度探寻资源城市交旅融合新路径
      为教育引导国科大本科生深刻理解新时代城市发展理念,践行“知行合一”的求知精神,2025年8月24日-30日,7名本科生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山东省东营市,开展了为期五天的“行·见东营”专题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以“收缩型资源城市的交通与绿色转型的匹配度研究”为核心命题,旨在通过实地走访与深度调研,探寻这座以黄河入海和石油工业著称的城市,如何在交通建设的驱动下,实现产业转型、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 对话顶层设计,洞悉城市发展“骨架” 实践首站,实践团队抵达东营市交通局,与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座谈,为本次调研构建了坚实的理论框架。 座谈中,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了东营市基于省交通厅“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的战略谋划。该体系的愿景在于通过旅游公路的“穿针引线”作用,有效统筹不同等级的道路资源,实现“景点引领、交通跟进”,以发挥旅游资源的集群效应。 东营市交通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一是将市交通局与黄河河务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下辖的不同等级道路进行统筹规划,确保旅游资源与交通网络的有效衔接,二是打造“黄河入海”千里滨海旅游公路精品示范工程,完善沿线引导标识,同时注重生态保护,根据黄河时令修建浮桥,既解决通行问题,又保护生态环境。三是通过局部建设道路环线,做好即将建成的高铁东营南站的旅客集输运工作。而在中长期规划上,通过合理调配市政府向机场管理集团的2.3亿资金投入,发挥东营在中转经停航线上的区位优势对当地旅游发展的带动作用。 随后,实践团队在东营市城市规划馆和黄河文化馆的参观,进一步具象化了这些宏观蓝图。在规划馆,巨大的动态沙盘和多媒体展示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了城市交通骨架的精密咬合;在黄河文化馆,交通的历史演变与黄河文化的传播紧密相连的展陈,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交通不仅仅是连接交通地点的线性工具,更是一条承载黄河文化、传播生态理念的“绿丝带”。东营的城市发展正在通过交通这一动脉,实现其生态友好与人文赋能的更高层次转型。 触摸交通脉搏,感受枢纽与动脉的“温度” 如果说顶层设计勾勒出了一幅宏伟蓝图,那么实地调研则揭示了蓝图照进现实的复杂性与挑战。实践团队在东营汽车总站的调研,触摸到了城市交通的真实“脉搏”。访谈中,站长邢鹏坦言,受交通方式多样化的影响,汽车客运量较十年前已大幅减少,这在微观层面印证了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至1994年底,凭依发达的公路网,东营市已经开通到全省各地市客运班车线路,还有到郑州、上海、南京、北京等地的直达豪华卧铺客车线路。将2002年到2012年看作客运行业的黄金十年,东营汽车总站赶在其列为重点工程2007年竣工,站长邢鹏回忆起参加工作的往事,如数家珍。那时候,私家车、高铁,仿佛都是远在天边的事。 知行合一,凝练成果与深度反思 值得一提的是,原计划中关于将孤东采油厂原有交通线路用于旅游交通的可行性评估,在实际调研中并未能如期开展。这一现实与计划的偏差,也让团队成员意识到,社会实践并非一帆风顺,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往往要求灵活应变与重新审视,这也成为本次实践中一个独特的认知收获。 五天的社会实践是一次从“纸上得来”到“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完美旅程。实践团队不仅亲历了东营交旅融合的现状图景,更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从规划、现状到问题、建议的完整认知闭环。社会实践也让每位团队成员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成长。大家深刻体悟到,城市规划是一门充满“权衡艺术”的学科,需要在生态红线、建设成本、旅游需求与居民出行等多元目标间寻找最优解,这种复杂性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完全传授的。同时,从设计访谈提纲、现场记录到后期海量资料整理,每一个环节都是对团队协作和个人能力的极致考验。团队成员学会了如何高效分工,如何从纷繁的信息中捕捉关键点,如何将感性的观察转化为理性的分析论据。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彻底提升了大家对交通功能的认知,认识到交通不再是独立的系统,而是“交通+旅游”“交通+生态”“交通+文化”的融合体。 结语:砥砺青春,为城市转型贡献力量 回首五天,“行·见东营”是一次“知行合一”的完美旅程 。同学们既“行”遍了东营的交通枢纽与自然馈赠,也“见”证了一座城市转型的雄心与实践。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更激发了大家投身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热情与决心。同学们相信,这份来自黄河口的馈赠,必将指引着他们把此次实践的感悟与思考融入未来的学习与科研之中,并努力培养自己系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东营这座黄河入海口的明珠之城贡献一份青春的力量。(文/图 东营社会实践团队)
      [09/09]
    •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家长会顺利召开——家校携手共育未来科技领军人才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家长会顺利召开——家校携手共育未来科技领军人才
      2025年9月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2025级本科新生家长会在雁栖湖校区礼堂举行。会议围绕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理念、教育体系及家校协作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旨在帮助新生家长全面了解国科大本科教育,共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国科大副校长郑阳恒、本科部党总支部书记、部长燕敦验等出席并发言,会议由本科部党总支部副书记王夺奎主持。 郑阳恒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从“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出发,强调国科大始终以“培养好学生”为核心使命。依托中国科学院丰富的科研资源,学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体系、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贯通的培养通道,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郑校长特别指出,国科大尊重学生兴趣与发展选择,允许自由转换专业,并设立玉泉书院辅导小组,加强对学生学业与生活的引导。他鼓励学生“学会提问”,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希望家长与学校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办学竞争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杰出科技人才。 燕敦验部长详细介绍了国科大本科教育的基本方针、定位与理念。他表示,国科大坚持以“科教融合”为特色,系统构建了覆盖公共基础、专业教育与科研实践的全链条培养体系。燕部长提到,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国际视野与科研能力培育,积极推动本科生赴海外访学交流,并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入实验室,已有众多本科生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科研成果。此外,学校配备由科学家和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高水平班主任与辅导员队伍,全面保障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学术引领与身心发展。 家长会现场气氛热烈,本次会议不仅增强了家长对国科大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的认同,也进一步搭建起家校协同育人的桥梁。国科大将继续秉持“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为学生提供卓越的学术环境与成长平台,与家长携手助力2025级新生开启精彩的大学生活,成就科学梦想。
      [09/09]
    • 国科大2025级本科生迎新会顺利举行 国科大2025级本科生迎新会顺利举行
      2025年9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2025级本科生迎新会在雁栖湖校区礼堂隆重举行。国科大副校长郑阳恒、本科部部长燕敦验、副部长丁云云、本科部教师代表以及全体2025级本科新生共同参加。本次迎新会由本科部党总支部副书记王夺奎主持。 会议伊始,郑阳恒副校长代表学校向2025级新生表示热烈欢迎。他勉励同学们进入大学后主动“清零”高中阶段的成绩,以归零心态开启新征程。郑校长指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必因一时落后而气馁,应始终保持进取之心。他详细阐述了国科大本科培养的底层逻辑。郑校长特别提醒新生,不必盲目追逐所谓“热门”专业,应立足长远、胸怀大局。他希望同学们敢于与全球最优秀的学生同台竞技,立志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随后,本科部部长燕敦验系统介绍了本科部/玉泉书院的组织架构基本情况,以及2025级各班的科学家班主任和青年班主任情况。结合多年教学与管理经验,燕部长寄语新生在大学四年中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的学习:一是掌握专业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二是学会合作共事,锻炼团队协作与科研协同能力;三是修身立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成为推动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栋梁。 简短休息后,王夺奎为新生开展学生管理专题入学教育。他以“青春心向党”为主题,回顾了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强调积极吸纳优秀本科生加入党组织。重点强调了 “两弹一星”精神是国科大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一代学子大力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坚定科技报国志向,努力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他还就《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生管理规定》进行解读,明确行为规范与底线原则,为新生上了一堂严肃而必要的法治教育课。 随后,教学培养办公室王燕芳老师为新生详细解读本科生培养方案和选课要求,为同学们马上开始的新学期学习打好基础。 迎新会最后,怀柔区怀北镇派出所副所长杨刚为全体新生做了安全教育专题报告,并组织学生共同观看了警示片。 通过本次迎新会,2025级新生对国科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未来学业与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09/09]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