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教师风采

新闻中心

    • 【科学讲座】朱平研究员:冷冻电镜技术揭示病毒与染色质的三维结构奥秘 【科学讲座】朱平研究员:冷冻电镜技术揭示病毒与染色质的三维结构奥秘
        4月26日晚7点,国科大“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III”迎来了一场精彩的演讲。本次讲座聚焦于冷冻电镜技术在病毒颗粒分析和染色质高级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吸引了众多学生参加。   本次讲座的报告人是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朱平研究员。朱平研究员是国科大的岗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冷冻电镜和电子断层成像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讲座中,朱平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冷冻电镜技术的两种主要三维重构方法——单颗粒分析和电子断层成像。他详细阐述了单颗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通过快速结冰形成玻璃态的冰,将含有样品的载网放入电子显微镜中,从不同角度获取投影图像,再利用图像处理技术重构出三维结构。这种方法在病毒等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揭示病毒的感染复制机制。   随后,朱平研究员又介绍了电子断层成像的技术细节和应用范围。他强调,电子断层成像能够提供更为原位结构信息,对于深入理解生命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朱平研究员重点讲解了双链RNA病毒的转录模型以及染色体高级结构的研究。他详细解析了基因组DNA染色质的折叠层次,包括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和第四级结构,并探讨了核小体串珠如何形成更高层次的结构。他特别指出,染色质作为表观遗传调控平台,其组装过程和结构特点一直是生物学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朱平研究员还分享了关于30nm染色质高级结构的最新研究成果。他通过冷冻电镜的三维重构技术,成功解析了30nm染色质的结构单元及其相互作用,揭示了染色质纤维的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染色质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朱平研究员的讲座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不仅展示了冷冻电镜技术在病毒学和基因组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还提供了一个深入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许多同学表示通过此次讲座,他们对冷冻电镜技术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讲座不仅向同学们普及了冷冻电镜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还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交流机会。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冷冻电镜技术的不断完善,我们将能够揭示更多生物学的奥秘,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文/瞿浩 图/张笑)
      [04/26]
    • 冠军诞生!玉泉书院首届飞盘联赛圆满落幕 冠军诞生!玉泉书院首届飞盘联赛圆满落幕
        2024年4月25日午时,玉泉书院首届飞盘联赛决赛于玉泉路校区足球场举行。出席本次比赛的嘉宾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体育部副部长朱天宇老师、本科部副部长丁云云老师、本科部党总支副书记王夺奎老师,以及本科部其他老师,比赛由卢昱铭老师主持。   决赛双方“智能工人队”和“输了怪领队”从小组赛和淘汰赛中脱颖而出,均实力强劲。此次强强比拼,对决格外精彩。最终,“智能工人队”更胜一筹,以9:4的比分夺得冠军。“马桶维修技术交流小组”队获得季军,“智能工人队”的田昊洋选手被授予最有价值选手奖,“马桶维修技术交流小组”队被授予最具飞盘精神奖。      让我们祝贺“智能工人队”取得胜利,也衷心感谢所有参与者,无论是运动员、工作人员还是观赛观众,对本次飞盘联赛的支持与贡献!不管输赢与否,全体运动员都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体育盛宴。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届飞盘联赛精彩再续!(文/图 玉泉书院融媒体中心)
      [04/26]
    • 【科学讲座】种康院士诠释“植物细胞感知低温信号网络与分子设计” 【科学讲座】种康院士诠释“植物细胞感知低温信号网络与分子设计”
        2024年4月24日晚7点,国科大“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在玉泉路校区礼堂进行。种康院士做了题为“植物细胞感知低温信号网络与分子设计”的学术报告。种康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水稻感知低温信号分子机制等。他以水稻为例,详细介绍了植物感知低温的相关研究,进而探讨了分子设计育种原理和优势。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细胞在温度感知上的独特之处,种康院士首先简介了动物细胞感知外界温度的过程。他以生动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什么是受体,什么是动物细胞中的温度感受器。列举许多生活中的例子—如吃辣和吃薄荷时的感受—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整个温度感知过程。   种康院士指出,研究植物对温度的感知这个课题不仅出于个人兴趣,更是源于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低温是限制水稻分布和产量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弄清水稻如何感知并应对低温,才能更好地预防其因寒潮等因素造成的歉收,从而“对症下药”提高产量。   水稻在亚洲的两个亚种—籼稻和粳稻—在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后者相对于前者,对低温的耐受性强许多。如何“借鉴”后者将其优秀性状“移植”到前者身上呢?为解决这一问题,种康院士介绍了解析“性状与基因关系”的三种遗传学研究策略:正向遗传学思路、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思路和反向遗传学思路。为模拟大田种植的真实情况,种康院士实验室自主研发了一套能对水稻苗期和孕穗期进行低温处理的“智能控制装置”。利用GWAS分析,实验室对全球代表性种质资源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李启寨研究员合作,借助数学算法解决了GWAS分析中籼稻和粳稻低温耐受表型分群问题。这充分说明了学科交叉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随后,种康院士以驯化选择的COLD11基因为例介绍了其增强水稻耐寒性的具体机制。   讲座中,种康院士还介绍了水稻感知低温信号网络的概念,依次包括膜感知、细胞器应答、代谢应答、防御与发育平衡,并逐一讲述了信号转导网络、细胞膜流动性如何改变感知温度等细节。种康院士例举了许多基因位点,便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研究过程。   每一项研究工作都需要缜密的设计,才能得到完整的机制与原理。那么这些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呢?种康院士提到了分子模块设计技术。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是培育超级品种的变革性技术--展现了从基础理论挖掘,到新技术开发,再到实现产品高效生产的整个流程。种康院士希望未来人工智能等技术能更好地帮助科研工作者实现这一流程。   在讲座后的提问环节中,有同学针对报告中的具体数据提出了疑问,种康院士赞扬该同学具有科学严谨性,解释了数据背后的原理。讲座既充满了丰富的数据、图表和信号通路等专业性知识,又因种康院士生动的讲解而浅显易懂,使同学们对植物尤其是水稻对低温的感知机理以及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文/刘昱彤 图/李畅)
      [04/25]
    • 追寻红色记忆,赓续奋进力量 ——本科部党总支部教工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追寻红色记忆,赓续奋进力量 ——本科部党总支部教工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2024年4月19日,本科部党总支部教工党支部赴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了以“追寻红色记忆,赓续奋进力量”为主题的党日活动。这次参观活动让党员同志们穿越历史的长河,重温新文化运动光辉历史,感悟一代革命先锋的战斗力量,领悟思想先驱的澎湃精神。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作为首批公布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藏品承载着鲁迅先生丰富多彩的生平和深邃的思想成果。党员同志们主要参观了鲁迅先生生平陈列展。   静谧的展厅中,参观的党员同志们在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手迹前,如同漫步在他的思想世界中,感受他犀利的笔触、独特的视角和对当时社会不公的呐喊。大家认真仔细的览读珍贵文物和图片,更加深入地领悟到鲁迅先生对于民族精神、社会进步和民族解放等重要贡献。战斗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先生愿为民族奉献热血的爱国精神体现。通过一堂现场党课,支部党员深刻感受到那段为唤醒国民觉醒、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的历史时刻;深刻感受到鲁迅先生把浓浓的爱国之情融入笔锋之剑,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路,在“禁锢的黑屋子”中高声“呐喊”的革命精神;深刻感受到我们党对鲁迅的深刻认识、深刻理解,体现了我们党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充分自信,对自己民族伟大人物的充分尊重。   此次党日活动是一场鲜活的党性教育课,通过实地参观走访爱国教育基地更能沉浸式体验和感悟先辈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奋斗的历程,同时也通过集体参观的形式提升了支部党日活动的丰富性,增强支部向心力和凝聚力。党员同志们表示要秉持鲁迅先生之高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美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文/图 韩玮)
      [04/23]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