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至24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宁波支队共八人,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与舟山市岱山县进行专题调研。这次调研的主题为实践促真知,挺膺奋进新征程——甬动青春·创研宁波:国科大学子创业园行。支队成员在与企业家、大学创业者的互动及园区运营体验中,深度认知地方发展环境与创业全流程,拓展个人发展视野。同时,通过一线产业实践活动,支队成员在感受国家创新创业活力中深化科技报国的责任意识。
7月21日上午,实践团队成员从各自驻地出发,首先集合到位于宁波镇海的宁波帮博物馆。博物馆展示了老一辈宁波帮杰出人物创业的历史和成就,其中包玉刚、邵氏兄弟等人的事迹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利用港口的天然优势,借助自身大胆细致的创业心态,打造出了享誉世界的宁波帮成绩。与此同时,他们也在用自己创造出的财富回馈桑梓。如今随处可见的包玉刚图书馆、邵逸夫剧院便是宁波帮企业家报答家乡的最好见证。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大家来到博物馆对面的宁波帮文化公园进行参观,在精美的雕塑设计中体会开放初期宁波帮成员敢闯敢拼、永立潮头的奋进精神。
第二天清晨,支队成员齐聚镇海新城,考察新时代下宁波创新创业的成就。众人首先来到位于新城核心位置的楼宇社区。该社区主要服务于镇海新城的小微企业和新兴创业者,通过动态协调社区网格工作者,实现点对点的业务办理和社区治理,及时处理创业者的疑难问题,协助处理创业中遇到的政务难题,充分激发创业热情。同时楼宇社区大力发展配套的公共设施,将大型会议室,接待室无偿提供给社区内的小微企业,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借助这些措施,配合上整个大学生创业园的经济政策扶持,镇海新城已经孵化出了众多优秀的企业,其中大多为大学刚毕业的年轻创业者所创立。
为了探寻这些年轻创业者的创业经历,7月22日下午,实践团队成员分为4组,分别走访了园区内富有代表性的4家企业,分别为传统灯具外销、美容仪租赁、工业用品设计和机械手开发等不同领域和商业模式的公司。在企业展示模块,支队成员领会到了机械手制作中理论的应用和工艺创新,也感受到美容仪租赁这一新型商业模式的优势,这激发了同学们的对创新创业策略的思考。而在与创业者的直接对话中,支队成员了解到外贸企业的销售全流程和设计工作室的运营模式,接触到了最为先进的创业理念,这些无不对同学们产生了极大的启发。
在参访过后,支队成员也展开了座谈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启发。支队的创业导师、大创项目评委常远老师也结合自身的创业经历和所见的创业故事,给支队成员讲解了大学生创业的规划,鼓励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技术力,把握合适的创业时机顺势而为。
7月23日上午,实践团队抵达岱山县大学生创业园,系统调研县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园区负责人与在孵企业代表深入剖析政策落地成效与痛点,重点探讨了县域经济背景下科技成果转化与资金支持的创新路径。同学们在交流结束后纷纷表示对大学生创业现状了解收获颇丰。
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岱山新材料研究和试验基地,团队走访糖类高价值转化、海洋防腐等前沿项目实验室,与科研团队就技术产业化瓶颈开展专业研讨。
在岱东镇龙头村微光小屋,同学们与村干部、企业代表就"海岛乡村振兴"主题展开座谈,了解分析该村从传统盐业到文旅融合的转型案例,随后团队与在场代表深入探讨该村旅游业如何发展,同学们提出关注年轻人兴趣所在并加以投入的建议。随后同学们参与模拟企业招聘面试提升实践能力。
在海宙农业富碳大棚示范基地,团队实地解析碳循环技术对作物生长的调控机制,详细了解富碳技术在农业增产中的巨大应用。通过负责人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实地考察,同学们感受到科技对作物增产、害病预防等方面的巨大增益,心中科技报国的信念愈发强烈。
图7:支队成员参观海宙农业富碳大棚示范基地
7月24日上午,团队来到岱山著名地标安澜阁。通过古籍文献与非遗展品,梳理岱山海洋信仰与生产习俗的演变脉络。岱山民俗艺术形式众多,在音乐、绘画、手工等方面均有独特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艺术项目,如岱山号子和贝壳贴画等,可谓瑰丽华美。
下午,在中国台风博物馆,同学们系统学习了台风生成机制、演变过程、害处益处、预防方法等,高度了解台风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重大影响。经过多年系统化建设,我国已构建起全球领先的台风综合防御体系。在监测预警层面,依托风云气象卫星、相控阵雷达群及万座自动气象站组成的“海陆空天”立体观测网,实现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误差大幅缩小。
实践促新知,奋进新征程。经过本次实践活动,支队成员不仅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具体应用的结合,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接触到了一线的创新创业氛围,学习了先进的创业理念和大胆的创业心态。同学们在感叹家乡新兴创业浪潮、良好创业环境、广阔创新平台的同时,也根植了科研报国、科技创业的初心。相信国科大的本科生会通过自身的努力磨练过硬本领,担当时代责任,感恩回馈桑梓。(文/图 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宁波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