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科部/玉泉书院
联系人: 卢老师;王老师
电话:010-88256298;88256234
电子邮箱: bkb@ucas.ac.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

 

“箭击长空”——本科生荣获第二届弘扬“两弹一星”话剧大赛决赛三等奖

  • 日期:2025-04-27
  • 3013

“今天,终于到了箭击长空的历史时刻,我们要给党,给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图1 剧照·第一阶段火箭顺利研制

剧中人员从左到右依次是:马成悦(张馨元饰)、欧阳健(朱首赫饰)、王希季(单佳硕饰)、杨南生(李家辉饰)、李思英(相京含饰)、林厂长(林子晨饰)、丁伟(王首硕饰)

2025年4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礼堂内灯火璀璨,第二届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话剧大赛决赛在此隆重举行。本科部思源科学社带来的参赛作品《箭击长空忆当年》压轴登场,以动人的剧情、精湛的表演,重现了“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先生带领团队研制中国首枚液体火箭的艰辛历程,荣获大赛三等奖。这场跨越时空的舞台演绎,让观众在感动中重温了中国航天人“从零开始,由小到大,最终让探空火箭遨游天际”的壮丽史诗。

剧情简介——“在一次次失败中,我们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对火箭原理的认识。”

随着“滋滋”的无线电波声响起,上海机电设计院的科研人员们正热情地商讨着T-6火箭的宏伟蓝图,突然,新一代火箭设计尺寸过大而无法在工厂生产的消息让整个团队陷入谷底,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总设计师王希季先生(单佳硕饰演)提出“从国情出发”的理念,一句“以技术难度较低的无控制火箭T-7为突破口,才是正确的中国道路”掷地有声,拉开T-7M研制帷幕。在“没有计算机、没有试验场”的简陋条件下,团队用针头刻薄膜、电珠钨丝做引火头、旧碉堡改试车台,以“七百多次试验”“肩挑手摇”的土办法攻克技术难关……

图2 剧照·技术人员正在激烈讨论

T-7M首次发射因管道震裂失败,所有人眼睁睁看着几个月来的心血化为一地残骸,王希季痛心疾首,晕倒在发射场上。之后,他打着吊瓶主持故障分析会,“失败不可怕,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发射”。众人重拾信心,齐心协力排除了故障。

终于,1960年2月19日,在一声声“一切正常”中,改进后的T-7M火箭划破东海天际,以8公里的飞行高度打响了中国的“冲天第一炮”!演员们眼含热泪的欢呼与背景中纪录片的历史画面交相辉映。谢幕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鼓掌与欢呼声。

图3 剧照·演员们谢幕

赛前点滴——“尽管条件如此简陋,我们的工作热情却十分高涨!”

决赛结束后,后勤组组长于小欢同学感慨道:“这一路走来,我们太不容易了!”

《箭击长空忆当年》是思源科学社前年所演话剧《戈壁滩上的守候》的“先导片”。与之前相比,这次的剧组负责人都是大二同学,正如剧中所说,“我们的研制人员又很年轻,理论和经验都比较薄弱。”除了道具的购买和广播音效的调制之外,背景板的制作也是当时的大难题,比如,为了让第一幕开场的画面背景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后勤人员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才找到心仪的图片。第三幕的火焰和爆炸特效,也是他们预赛前加班加点剪辑而成的。

图4.1 剧照·火箭发射失败

图4.2 剧照·技术人员陷入僵局

图4.3 剧照·王希季

图4.4 剧照·李思英和林厂长

图4.5 剧照·欧阳健和马成悦

图4.6 丁伟:“爆炸螺栓和控制机构,是这个七块钱人民币买来的小台钟!”

图4.7 剧照·杨南生

才是正确的中国道路总负责人王首硕同学回忆:“去年的11月,12月和今年的3,4月,我们每周都集体联排一次甚至两三次。有时候大家感觉演的不够好,就针对不足之处接着排练,总结,再练…循环往复,常常从六点一直排到十点。”林子晨同学(饰演厂长)说:“排练的辛劳加上学业的压力,让我好几次都打起了退堂鼓,但一想到我们是一个集体在战斗,浑身就又充满了能量!”张馨元同学(饰演马成悦)万分感慨地说,“不管是主演还是配角,每个人在剧中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第一幕的争吵,我们一起练了很久,大家相互讨论节奏和台词,就这样培养起默契,最后达到了想要的效果。”主演单佳硕更是常常主动要求单独加练,反复琢磨早已烂熟于心的台词,并且表演给其他同学看,如果大家不满意,他就一直练习,直到大家都说好为止。就像他的台词,“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学了就用,不懂再学!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子劲,要尽快把中国的探空火箭搞上去!”

图5 话剧道具

“你们已经脱胎换骨了!”这是导演叶晓樱老师决赛前对演员们的寄语。这半年来,叶老师每周三坐地铁横跨几十公里来玉泉路亲自指导剧组排练,不能来现场的时候,她就一帧帧细致地观看演员们的排练视频,指出表演的问题。在她的批评和指导下,演员们从“AI报词”,逐步成长为“演员该有的样子”。除此之外,剧组还得到了本科部团委老师刘咪稀和指导老师王夺奎的大力支持,以及李虹好、尹超等本科同学在比赛现场的无私帮助。演员们舞台上的精彩表现,正是对所有人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赛后感悟——“同志们,我们成功了!”

图6 2023和2025年两届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话剧决赛奖杯

“三等奖是鼓励,更是传承的开始。”编剧梅峥扬在赛后表示,“我们选择王希季团队的故事,是因为他们的经历像一面镜子,照见科研人的初心——不是追求‘高大上’,而是脚踏实地解决‘卡脖子’。”杨南生院长的饰演者李家辉同学说,“表演话剧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机电院技术人员当年研制火箭的不易和挑战困难的坚毅,这种精神将会激励我在今后的科研生涯中勇往直前!”

“虽然差一点点就拿到二等奖有些遗憾,但是把当年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带上舞台,向观众讲述科学家的故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相京含同学(饰演李思英)兴奋不已地说。参加过两届话剧大赛的朱首赫同学(饰演欧阳健)也感叹道,“最打动我的不是沉甸甸的奖杯,而是剧中王希季先生和同志们的爱国热情!”

图7 剧组初赛后合影

图8 剧组部分成员与导演叶老师的合影

当《箭击长空忆当年》的灯光渐暗,舞台上的火箭残骸、背景中熠熠闪光的“T-7M”火箭和现代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当“这一天平静得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的广播声响起,七名同学庄重向观众鞠躬时,站在台上的早已不是演员,而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接棒者和传承人。“飞起来”的不仅仅是火箭,更是大家的决心和信念!

图9 剧组全体人员和本科部指导老师们合影

以先辈为镜,在科研路上勇闯“无人区”,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箭击长空”!(文/史灿灿、王首硕 图/于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