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科部/玉泉书院
联系人: 卢老师;王老师
电话:010-88256298;88256234
电子邮箱: bkb@ucas.ac.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

 

【科学前沿讲座】 杨维才院士:遗传学、育种与粮食安全

  • 日期:2024-12-25
  • 452

 2024年12月24日晚7点,国科大“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在玉泉路校区礼堂进行。杨维才院士对粮食安全、遗传学对于育种的重要作用展开了详细阐述。

杨维才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发育生物学。杨院士在讲座中以作物育种为例阐述遗传学的重要作用,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遗传学成就与未来育种技术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国家粮食安全,是杨院士首先提及的问题,他从中国的地理位置出发,分析了中国“人口多,耕地少,分布不均匀”等典型地理条件的不足,纵观了我国历年人口变化与粮食产量,指出粮食生产和安全成为了中国的重要课题,并列举了2003年“大豆危机”的实例,再一次强调了粮食问题不仅是“吃得饱”的问题,还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所以要将粮食生产和安全牢牢掌握自己的手中,不被他国限制,才能安稳民生,巩固国家安全。

那么我们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呢?杨院士指出:化肥的发明,杂种优势的利用和两次“绿色革命”为提高粮食产量做了重大的贡献。以水稻为例:袁隆平先生充分利用了杂种优势大幅增加了水稻产量。由此可见,遗传学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杨院士从遗传学的奠基之人——孟德尔开始说起,讲述了“基因”这个概念提出的过程,接着总览了遗传学的发展,介绍了基因是如何决定作物性状的。然后,杨院士将视角转入育种技术,阐述了其从驯化选育,杂交育种,分子育种,设计育种到智能设计育种的发展,技术的更迭极大地推动了粮食产量的提升,保障了粮食安全,未来将充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环境自主适应智能育种。

杨院士还介绍了常规的育种策略,分析其优缺点。接着详细地讲述了转基因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基因编辑技术,自交不亲和技术等前沿技术的突破,并讲述了其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对未来智能设计育种做了展望。

讲座既充满了丰富的专业性知识,又因杨院士生动的讲解而浅显易懂,使同学们对作物育种机理以及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文/鲍承润 图/曾繁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