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科部/玉泉书院
联系人: 卢老师;王老师
电话:010-88256298;88256234
电子邮箱: bkb@ucas.ac.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

 

寻访科学家精神——本科部组织学生赴云贵地区开展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 卢昱铭
  • 日期:2024-09-10
  • 616

  2024年8月18日至8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28名本科生踏上了“寻访科学家精神,树牢科技报国理想”主题的云贵地区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支持下,此次活动主要涵盖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昆明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动物所”)、昆明动物博物馆、中国天眼科普基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地化所”)等科研机构的实地参观与学习。

  8月19日,同学们乘坐大巴来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参观昆明植物所的所史馆、科研设施和实验室,了解了目前植物所的部分研究方向和工作。随后在讲解员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昆明植物园的扶荔宫温室、种子博物馆,并在下午对昆明植物所的科研人员进行了采访,与一线青年科研人员座谈交流,深入了解科研人员的工作情况,加深对科技报国的理解和认识。 




  昆明植物所专注于植物资源保护、植物功能研究及植物育种等方面的工作。这些研究不仅帮助我们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还推动了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切实带动、造福了当地民生经济。昆明作为中国的动植物王国,在一代又一代动植物科学家的大胆探索、悉心保护和勇敢创新中,发挥出了重要的战略价值。老一辈科学家们在探索植物领域未知的问题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毅力,激励着每一位同学。

  8月20日,同学们参观了昆明动物所,了解了其主要研究方向和突出成果。上午,实地参观了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了解了灵长类动物研究与动物模型创新利用相关科研成果。下午,同学们聆听了昆明动物所郑永唐老师关于疾病模型相关的报告,以及王国栋老师关于遗传进化相关的报告。报告结束后,同学们还参观了昆明动物博物馆,学习了关于各种动物的研究与保护的知识。




  昆明动物所的研究重点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行为学、生态环境监测等。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昆明动物所开展了对云南特有动物种群的调查和保护工作,成功实施了多个保护项目。研究团队还致力于对濒危动物的繁殖研究,如大熊猫和滇金丝猴等,为这些珍稀物种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动物博物馆,同学们了解到了昆明动物所如何利用馆藏标本进行科学研究和公众教育。猴饲养基地的参观让同学们见识到了猴类的生活习性和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有助于了解动物的行为和生态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保护和管理。

  8月21日,经过一整天的路程,同学们来到了位于贵州平塘的天眼小镇。8月22日上午,同学们组队参观了中国天眼(FAST)基地,了解了天眼的设计、建设过程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中国天眼是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对天文学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参观,同学们了解到中国天眼的建设历程从最初的构想到最终的落成,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突破。

  中国天眼不仅是中国科技实力的象征也是全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天眼基地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又来到小镇上天眼总工程师、设计师、负责人南仁东先生的纪念馆。南先生,这位谦逊而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一生,是对“天眼”梦想的执着追求与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他亲自踏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那片最适合天眼栖息的净土;从选址到建设,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在工地上,他不仅是总设计师,更是亲力亲为的工匠,耐心指导工人,确保每一环节都精准无误。面对荣誉,他淡然处之,只因心中那份对FAST事业的无限热爱与责任,让他无暇他顾。

  8月22日下午,同学们乘车前往位于贵阳市区的地球化学研究所,参观涂光炽先生纪念馆和环境地球化学实验室。在参观涂光炽先生纪念馆时,讲解人介绍道,“在中国,考察足迹遍历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在世界,考察足迹遍历除南极洲外的所有洲”。60多年来,涂光炽先生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研究工作。他常说:“研究矿床必须亲眼看,光研究理论是不够的。”涂先生不仅有着敢为人先、甘于奉献的精神,还对自己和学生们的学术研究有着严谨的治学标准。他敢于冒着“灭矿论”的政治风险,指出中国不存在形成富铁矿的理论条件,多次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如果按照国外的经验去找矿,最终只会是浪费人力物力。涂光炽先生用一生诠释了坚守信念、追求真理、爱国报国的科学家精神。

  接下来参观实验室的过程中,同学们再次感受到科学研究的珍贵。高投入,高奉献,自然也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在地化所一楼大厅陈列的许多矿石标本和转化成果展示,引来了同学们的围观和纷纷赞叹。 


  作为一名未来的科研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希望未来同学们能够以此次实践为契机,继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致力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做出贡献!(文/图 云贵地区社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