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8日至22日,本科部组织30名本科生赴陕西西安开展专题社会实践活动,开启了一段难忘的科学探索之旅。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以“寻访科学家精神,树牢科技报国理想”为主题,旨在让学子们通过实地参观和交流,深入了解科学家们的奋斗历程和科研精神。
8月19日上午,同学们来到本次社会实践的首站——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光所)。活动伊始,同学们参观了西光所所史馆和龚祖同纪念馆。阳光洒在西光所的历史长廊,于所史馆中穿行,仿佛穿越时光,追忆西光所一路走过的峥嵘岁月;于纪念馆中漫游,龚祖同先生以其无私奉献和无怨无悔的科研精神,为西光所的发展奠基,激励着一代代后辈学者。
随后,大家参观了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在这里,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科学家的崇高和伟大,还领悟到了超越个人利益、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内涵。上午十时走进硬科技社区,科技创新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科学家身上的独特魅力,进一步理解了科技成果如何在实践中转化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午后,大家来到检测中心和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亲眼目睹了高科技的研发过程,对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和执着追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后的座谈会上,王擂然老师的发言如同春风化雨,他鼓励年轻学子们“抬头看天”,关注前沿进展;“低头走路”,解决实际问题;“沿途下蛋”,在适当时机产出自己的成果。这些教诲不仅为同学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激发了我们投身科研的决心和信心。
8月20日,西安社会实践小队继续前行,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环所)。在这里,于学峰处长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地环所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今天的斐然成就,地环所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记录着“黄土精神”的传承——那是一种如履薄冰,奋发图强的踏实奋斗精神。
初步了解地环所的总体概况后,同学们依次参观了所里的各个重点研究室。同学们在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目睹了加速质谱仪的风采,感受到科学前沿的脉动;在洞穴实验室探寻了石钟乳的形成过程,与古老的自然对话;在气溶胶实验室领略了大气中的碳氧氮同位素成分的分析过程,揭秘大气质量的微妙变化;在树木年轮实验室一窥千年古树年轮的风貌,细察气候变迁的珍贵见证。
午休过后,同学们乘车前往关中野外观测站参观。站内,实验设备错落有致,有同位素对照实验研究的专用地块,也有大气样本采集的精密区域,宛如一座科技的沃土。观测的核心在于持之以恒,研究人员们日复一日地采集样本、分析数据,这种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的精神,正是黄土精神的真实写照。
8月21日,西安社会实践小队来到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首先,同学们在报告厅内倾听了李实锋和曹明涛研究员的专题讲座。李老师从时间的概念谈起,详细阐述了原子时、世界时和协调世界时的不同,并介绍了授时技术在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曹明涛副研究员则讲述了时间观测的历史,从古代的漏刻、火钟、沙漏到现代的摆钟、石英钟,再到精确度极高的量子钟,科技进步让人瞩目。此外,曹老师还特意介绍了量子钟的最新技术,它的精度可达到37亿年内的误差不超过一秒,并且能够构建量子时钟网络,提升时间测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随后在时间科学馆中,同学们看到了电波钟同步转动的奇观和傅科摆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无不折服于时间测量的神奇与深邃。
最后,同学们学习了授时中心的历史。今日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由326工程中诞生的陕西天文台演变而来,昔日的科学家和青年学者听从党和祖国的召唤,满怀报国之志,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赶赴陕西,钻山进洞、白手起家,建起新中国第一代授时台,用热血和汗水书写下辉煌的“326精神”。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也深刻领悟到了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西光精神,如履薄冰、单发图强的黄土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科技报国的“326精神”。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让同学们对科学研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坚定了我们将来投身科研事业的理想与信念。每一步实践和每一场讲座,都为我们未来的科研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激励我们不断探索,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图 西安社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