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杜卓工程师带领下,“英才计划”生物特训营的同学们线上参观了国家资源库菌物标本馆。
杜老师首先介绍了菌物标本馆的基本情况。标本馆成立于1953年,超过56万份、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的菌物标本陈列其间,其种类之全、数目之广均为亚洲之最。标本馆不仅馆藏丰富,还积淀着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科学足迹和为科学献身的家国情怀。
杜老师讲述了馆藏中珍贵的“康奈尔大学回归标本”的故事。1937年,当日本侵略者的飞机盘旋在南京城上空,我国森林学创始人和高等真菌分类学先驱邓叔群先生还在全神贯注地整理、鉴定标本和写作论文,抢救我国真菌标本资源,直到南京撤退的最后时刻。邓先生为了保护珍贵的标本,保护国家菌物学发展的火种,将它们几经艰辛转运至邓先生的母校——美国康奈尔大学。进入21世纪,康奈尔大学主动提出愿将这批珍贵的标本赠回中国。2009年,2278份珍贵的标本终于回家,如今静静留存于菌物馆中,时刻映射出邓先生在战火中仍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后学铺路的科学家精神。
杜老师接着介绍了菌物馆内陈列的中国菌物学的一系列科研成果,着重介绍了历经几代科学家薪火传承造就的中国孢子植物资源的综合信息库、150万字的《中国孢子植物志》等重要科学著作。
随后,杜老师以冬虫夏草、蚁巢伞、地衣为例依次介绍了真菌的三种共生模式,以馆藏的两枚大灵芝为例介绍了真菌的腐生模式。杜老师还以森林生境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了不同生境下菌物的生长、分布情况,介绍了数种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大型真菌。
杜老师带领同学们线上参观了一系列真菌实物标本、培养标本,穿插介绍了真菌在人类社会中的“功”与“过”。徜徉在菌物的海洋中,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了这渺小而又庞大的真菌世界之美。(文/图 陈建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