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强国,创新强国。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各岗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创造、中国科技正在随着一个个卓越的研发成果而逐渐崛起。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大一新生们作为我国科研力量的后备军,希望通过采访,进一步了解科学家科研、创业、科学产业投资背后的故事。通过深入认识科研工作,进一步激发科研兴趣。
2022年暑假,来自国科大计算机、数学、生物、材料专业的同学们采访了4位在科研、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投资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与他们展开了亲切真诚的交流对话。7月25日至7月28日,团队一行7人依次采访了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前所长刘新厚研究员、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杭海英研究员、北京市数字精准医疗公司迟崇巍总经理、国科投资基金经理张堃先生。
“科研路上兴趣是最大的老师,要拥有为了兴趣而敢于重头再来的勇气。同时,在做任何事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热爱思考。”在采访完杭海英研究员后,一位同学如是说到。
7月26日下午,刚做完手术的杭海英研究员在他的办公室接待了同学们。杭老师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了自己选择科学研究,从事蛋白质人工进化这一研究方向,再到回国科研的过程。杭老师更是像和自己孩子们交谈似的,和同学们讲述了其在培养自己女儿时的一些感受。
社会实践全体同学在生物物理所办公室与杭海英研究员交流
“其实在最后的研究方向选择时,我是有遗憾的。在美国我主要做的是跟癌症相关的研究,但是我心里面念念不忘的依旧是神经生物学。由于担心自己先前读的都白练了,我放弃了更感兴趣的神经生物学,这个想法误导了自己。”这个想法让杭老师日后从事了自己更擅长、更专业的研究方向,却竟也是老师心中的一个遗憾。
杭老师和同学们说,科研路上特别是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要有清晰的认知,每个人都不可能沿着一个方向走下去,在必要时转变研究方向是重要的。最初花一两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可能对同学而言以后的探索便是一块开阔地。二是要明白无论是科研或者任何事,痛苦是必然的。只有通过冷静的思考,在痛苦中升华,人才会有机会。
此外,针对同学们感兴趣的关于专业以及研究方向的选取心路历程,杭海英研究员也热情的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近一个半小时的交流,让同学们真切的走近了科研,明白了科研路上不仅需要孜孜不倦的学习,拥有良好的体魄也十分重要。
社会实践全体同学与杭海英研究员合影
“做科研很大程度由兴趣驱动,方向是时刻可以调整的,是‘游击战’。科技成果产业化则目标明确,要打‘攻坚战’,不然投入的资金就白费了。因而做企业的科学家比实验室里一心一意做科研的科学家面临的困难更多、压力更大。”理化所前所长,现中科极光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新厚研究员在回答有关科研与科学家创业关系的问题时说到。
7月25日,7位同学来到理化所采访刘新厚研究员。刘新厚研究员热情的接待了同学们,并毫无保留地,从自身科研创新的经历出发,给予同学们有关科技成果转换,科学家创业的建议和忠告。
刘老师详细的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从求学经历谈起,让同学们充分了解了科技创新的真实过程。从致力于理论研究,到投身应用科学领域并开始创业、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针对这一过程,刘老师对同学说:“对于大学生,甚至未来从事科研工作的科技人员,我以我的经验来说,是不建议他们独立从事成果转化或自主创业的。要明白这个道理,你的优势是在某一领域,而不是各个方面都行。大家要有清晰的自我定位,而这个位置,不一定是企业家的位置。”
在采访过程中刘新厚研究员形容企业的创立过程为“九死一生”。通过举理化所曾经的失败案例,同学们更清晰的了解了科研与科技转化的区别之大,明白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不易。其不仅需要充足的技术储备,还需要对市场有充分的考察。
社会实践全体同学与刘新厚研究员于理化所合影
“我们做科研,我做100次,我只要成功一次,就是成功了,我发文章,就用这个最好的数据。但是做产品的话,我做100次,只要失败一次我就失败了。所以企业做产品的要求跟科研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自动化所博士、现北京数字精准医疗有限公司总经理迟崇巍先生对于科研产品产业化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社会实践全体同学在北京数字精准医疗公司会议室与迟崇巍总经理交流
7月27日,同学们前往位于北京亦庄科技园的北京数字精准医疗公司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公司总经理迟崇巍先生交流。迟总从自身产品谈起,与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科研到创业的故事。
从“863计划”到“973计划”,中国发现只有中国创造,即将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握在自己手上才能有新出路。于是,自动化所从理论基础研究开始,逐渐分化为面向科学前沿的理论算法研究,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成果转化研究。这一过程中,迟总与团队所进行的分子影像产品的研发与面世也是从理论开始探索,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非常典型的路径:从技术理论方法的研究,到关键的技术的研发,再到仪器设备的生产,最后到前期科研性质的验证。
“现如今,分子影像导航技术与设备已经推广到400多家医院,每天都有大量的患者从我们的设备中获益。”自动化所这一次科学家自主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经历无疑是成功的。通过采访交流,同学们更加了解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流程。
社会实践全体同学与迟崇巍总经理合影
通过与科学家们的面对面对话,同学们真正意识到科技成果转换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则困难重重。除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方向的杰出人物之外,同学们也于7月28日采访了从事科技产业投资的国科投资基金经理张堃先生。
张堃先生在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毕业后,来到国科投资工作。张先生以和朋友们聊天的方式和同学们介绍了自己选择了科技创新以外另一条路的心路历程。此外,以自己公司为例介绍了国家与企业对于跨专业人才以及理科人才在投资领域的广大需求。在谈话过程中,同学们开阔了视野,发现了未来可从事的职业又多了一种选择。
社会实践全体同学与张堃先生于国科投资合影
从提前两周准备采访提纲,采访前的流程安排,走访北京两大科技园区,到采访时与科学家、企业家们的沟通交流,采访后的报告总结。这不仅是一次眼界的拓展,更锻炼了每个同学的能力。
在与科学家、企业家们的聊天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走近了那些曾经遥远的科学家故事,体会到科技创新、科学投资不同生涯选择背后的不易与挑战,更感受到了每一位科学家、企业家对未来一代的善意与期盼。谦和、勤奋、探索、奋进,交流之中老师们的经历与待人待物的态度,更在潜移默化中给同学们提供了新的标杆。
科技强国,需要一代代他们和我们,克服万难,共同努力。(文/刘羽骐 图/章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