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科部/玉泉书院
联系人: 卢老师;王老师
电话:010-88256298;88256234
电子邮箱: bkb@ucas.ac.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

 

科学前沿讲座之“邵峰:选择科研与科研中的选择”

       10月20日晚,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的礼堂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资深研究员邵峰老师为本科部大一年级的全体同学带来了一场内容详实的精彩报告,主题为“选择科研与科研中的选择”。

 

(邵峰院士发言)

       在讲座中,邵峰院士从个人的初中生活片段抛砖引玉,讲述了他从初中成长至今的心路发展历程。邵院士称,自己的人生经历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冒险且激进的选择”,随之给同学们生动分享了对于自己人生很重要的十项选择,其中又以求学期间的选择为主,涵盖了同学们从本科期间能力培养到毕业后就业去向的方方面面。

       邵院士告诉同学们,让他之所以能够有今日的科研成绩,其实得益于自身存在的三个性格特点——“叛逆、进取和理性”。他在做科研时常想:“是否还拥有第二种可能?”。他坦言,自己的人生不存在过定数,本科期间也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们一样、早期便做好了清晰的职业规划,相反则是涉猎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书籍,让他开始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与反思的习惯,拥有了热衷于独立判断、不从众的个性气质。

       邵院士也一直对于国科大拥有着别样特殊的情怀。攻读硕士期间,他师从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王大成院士,这段求学经历激发了他对于生物学领域的探索兴趣,同时也更加坚定地选择了走在生命科学领域前沿、探索未知。“从本科化学转行去学习生物,‘半路出家’是需要勇气的;生物物理所是我接触生物学的起点,日后决心从事科研工作也同样需要勇气……”

       邵院士还‘接地气’强调,要选择自己努力能‘够得到’的研究方向,并且对于学术以外的事情应尽量秉持“Feeling is nothing”的处事态度,尽可能地减少诱惑、不受到外界评价干扰。

 

(讲座现场)

       来自2005班的韩鑫杨同学抓住机会向院士提问:“听说您刚到北京建立实验室的时候,选择创造热点而不是追热点,您对此评价的看法是什么?”邵院士回答道,“研究者要有看到课题潜在重要性的能力,当然这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天赋。”诚如他当年选择细胞对胞内细菌感染的主动响应作为研究课题,“考虑到了另一种可能”,既而开创了细胞焦亡这一几十年都未被人主动提及的研究领域。在场同学进行了追问:“您在选择新领域时并不担心研究时间,是否意味着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周期短呢?”邵峰院士则在回答中告诉同学们,他之所以不担心时间,是因为坚持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提问环节结束后,讲座于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作为国科大优秀的校友之一,相信此次邵峰院士的讲座带给大家的启迪将会影响深远,同样给予正在面临着专业选择与现实考验的大一新生们又一轮思考启发。正如邵院士所言,“选择与被选择,都将是一次有趣的‘博弈’。”

供稿:刘博文

拍摄:刘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