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科部/玉泉书院
联系人: 卢老师;王老师
电话:010-88256298;88256234
电子邮箱: bkb@ucas.ac.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

 

【科学讲座】刘卫东:“一带一路”与包容性全球化

2019年4月28日晚7点,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Ⅳ第203讲在玉泉路校区阶一4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一带一路与包容性全球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助理、“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刘卫东研究员,从全球化的背景、国际经济形势格局的变化、“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以及包容性全球化等几个方面为同学们解析了“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

讲座从“一带一路”峰会讲起,介绍了中国崛起进程中复杂的外部环境。随着英国脱欧、美国退出伊核协定及多种多边贸易谈判,全球化进程处于群龙无首的不堪局面。“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顺应于当下时势,倡导开放与合作,开创了新的模式与思维。中国与欧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沟通,让“一带一路”成为了开放发展的旗帜和主要载体。刘卫东研究员特别指出,“一带一路”不是两根线的简单集合,而是一种规划格局,是关系到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人的。“一带一路”战略与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相结合,更有利于区域发展。

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历程后,刘卫东研究员讲解了“一带一路”的目标:画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亦即“好上加好,越来越好”。“一带一路”的建设要从“写意画”到“工笔画”,做好每一个项目,充分了解每一个国家的地域文化,以便于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词“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民生、可持续”正是体现了这种期许,坚持以人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保证商业和财务上的可持续,走生态发展的绿色之路,都是关键举措。

“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从中国逐渐倡议成为了全球共识。但不可避免地,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少正规的学术话语体系和学术人才,风险防范意识不够,“走出去”的经验不足等。“一带一路”这幅历史长卷,在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之中,在各种力量的碰撞和各种矛盾的解决中逐步展开。

紧接着是“丝路精神”的介绍。丝绸之路不单单交易丝绸,还包括茶叶、陶瓷等,自张骞出使西域始,已经绵延了两千多年,不只是一个具有固定线路的空间现象,还是一个文化符号,是沿线各国共享的文化遗产。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正是要用丝路精神推动沿线国家的合作。斯文·赫定在1936年出版的《丝绸之路》中提出,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落后的亚洲会再次进入文明和发展的新时代;如今,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一带一路”不是简单的历史重复,而是有着新起点、新高度。

与“一带一路”倡议密切相关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几百年来,“核心”国家掌控世界经济格局。15世纪后半叶开始欧洲人海外探险,通过航海对世界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在18世纪开始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初步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形成,呈现出核心与边缘的结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随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资本主义与新帝国主义兴起,美国超越德国成为工业大国。二战后由于冷战和战后协定,全球经济发展缓慢,但随着“滞涨”危机的加重,西方国家纷纷抛弃了凯恩斯主义政策,选择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思想。世界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FDI)迅速增长,跨国公司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主角,跨国生产网络越发完善。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经济全球化从萌芽到雏形到不断发展,时空压缩现象越发显著,世界高度极化,资本越发向发达国家聚集。当下,西方国家的经济活动“金融化”、制造业“空心化”,但在高科技领域领先;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却也有多重阻碍。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设计出的一套主要满足资本扩张条件的机制,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中国发展规划。只有世界强国才是经济全球扩张或全球化的主导者,中国需要把握这柄“双刃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刘卫东研究员叮嘱同学们,要有一个全球观,无论是就业、科研,都需要全球视角,心里装着一个地球。

讲解完“一带一路”的宏观背景,刘卫东研究员与同学们交流了包容性全球化的概念。实现中国梦,必须走向世界舞台,在世界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保持全球视野,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这需要有更强大的包容性。包容性全球化正在成为新的发展理念,其中包括增长的包容、设施的包容、道路的包容、参与的包容、文化和环境的包容等。国家在全球化中要充分发挥作用,保证二次分配能力,提供可靠的公共服务;要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寻求耐心资本,由此带来发展机会;保证发展道路的多元性,对接不同发展道路和模式;秉持开放包容和平等互利的建设理念,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同时,新时代的国家也要有文化自信,在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共谋发展,共享和平,并关注环境,推进生态文明。“一带一路”开启了包容性全球化的新时代。

最后,刘卫东研究员以新时代,全球观,新型全球化,绿色,包容等关键词为讲座作结。本次科学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文/魏铭 图/姜小平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成员)

刘老师为同学们做精彩报告

讲座内容简介:

本讲座将重点从全球化的背景、国际经济形势格局的变化、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以及包容性全球化等几个方面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进行解析,并与在座同学交流探讨。

延伸阅读:

“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同时欢迎研究生与教职工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主办,讲座召集人为徐涛院士。该课程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等13个专业,邀请相关科学领域的院士等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讲述科学故事、介绍相关学科方向的科学前沿进展,让学生在本科阶段了解不同学科的科研方向与主要进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他们最终选择学科专业与专业方向提供丰富的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