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科部/玉泉书院
联系人: 卢老师;王老师
电话:010-88256298;88256234
电子邮箱: bkb@ucas.ac.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

 

【科学讲座】陈海生:储能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

2018年11月29日晚7点,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Ⅲ第175讲在玉泉路校区阶一5教室如期举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副所长,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研发中心主任陈海生研究员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储能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的讲座。

讲座伊始,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陈海生研究员首先从储能的概念与意义谈起。“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以某种形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以特定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过程。”在这一基础概念上,陈海生研究员指出,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储能无处不在,同时对应展示的丰富多彩的图像引起了台下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却已然漠视的储能装置与原理的回忆和好奇。

之后,借由全球科技企业界传奇人物马斯克的特斯拉公司在储能方向的成就和构想,陈海生研究员向同学们展示了新型储能技术在未来社会的重要作用和广泛应用前景,使人感受到投身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与改良的巨大机遇和光明前景。

“三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那引起工业革命的又是什么?”陈海生研究员向在座的同学如此发问到。联想到之前所展示的各项储能技术以及杰出的储能技术学者的引言,大家都意识到,工业革命发生的背后必然存在着储能技术巨大变革的引领和推动。因此可以说,储能技术的变革助推一次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时至今日也已经渗透入人们的生活,与我们相伴每时每刻。“储能无处不在、储能改变生活、储能引领革命。”陈海生研究员如此作结。

当下的储能技术有哪些?带着这一问题,同学们聆听了陈海生研究员对于不同储能技术的介绍。从当代最主要的储电和储热两项储能方式谈起,陈海生研究员依次介绍了物理储电方式:抽水蓄能、压缩空气蓄能、超导蓄能、飞轮蓄能;化学储电方式: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锂电池、超级电容;储热方式:显热蓄能、潜热蓄能、化学蓄热。结合各项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讲解,一幅清晰简要的储能技术分类及发展图示在同学们面前展示得淋漓尽致。

当同学们从清晰简要的技术介绍中回过神来,“储能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陈海生研究员立马话到。他以储能技术发展中宛如面临十字路口的一个实例切入,作为未来能源发展趋势的分布式电力结构和“微网”技术的发展都必然要以革新的储能技术作为支持的关键节点,但与此同时规模储能应用方面又面临着挑战,使得同学们清晰认识到挑战与机遇之间的微妙关系。

最后,陈海生研究员总结到:储能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不同的储能技术各有所长更各有所用;中国储能技术的发展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不断取得以往未曾达到的成就。同时,他也向在座的国科大学子坦诚相告:“储能技术与产业,天地广阔,大有可为,期待着各路青年才俊大显身手!”

进入问答的时间,在座的国科大学子踊跃发言,在亲切友好的对话和探讨中,陈海生研究员回答了诸如“未来锂电池该如何确立自身应用定位?不同应用背景下电池发展趋势的差异。”等问题。

八点四十分,阶一五教室中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本次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至此圆满结束。(文/杨开来  图/杨开来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成员)

陈海生老师为同学们做精彩报告

讲座内容简介:

电力储能技术被称为电力系统的第六产业链和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在常规电力、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等领域有重大需求。本报告围绕储能技术特征、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展开。汇报了报告人对国内外储能技术研发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思考。

延伸阅读:

“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同时欢迎研究生与教职工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主办,讲座召集人为徐涛院士。该课程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等13个专业,邀请相关科学领域的院士等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讲述科学故事、介绍相关学科方向的科学前沿进展,让学生在本科阶段了解不同学科的科研方向与主要进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他们最终选择学科专业与专业方向提供丰富的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