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晚7点,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III第161讲在玉泉路校区阶一5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核天体物理——宇宙大爆炸锂问题”。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博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核天体物理研究团组首席研究员何建军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关于他研究领域的介绍与思考。
讲座伊始,何建军研究员和在座的同学谈起了“为什么要学习物理,为什么要认识宇宙?”这个看似初级的问题。诸多角度的看法和思考一个接一个地被抛了出来,引起在场同学蹙眉沉思。物理作为人类探究和改造自身周边生存环境最有力的工具,在探索茫茫宇宙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更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回答了我们从何处来,又将向哪里去。”何建军研究员如此总结到。
紧接着,何建军研究员引用了古希腊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德谟克里特的关于物质和世界组成的假设,而后又引用爱因斯坦关于空间与时间起源的猜想,唤起了同学们对宇宙起源的无尽好奇。
何建军研究员给同学们介绍到,1914年,爱因斯坦场方程被提出,为人类打开了通往神秘宇宙的一扇窗,紧接着在1914年到1917年间,由爱因斯坦场方程,一些年轻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预言宇宙会坍缩的爱因斯坦方程的解,这引起了不小的争论。随着何建军研究员把这些历史上关于宇宙研究的事件一一抛出,同学们的兴趣越发浓烈起来。
而后,何建军研究员简短地向大家介绍了宇宙演化史、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史等相关的研究与背景知识,逐渐地将话题引向本次讲座的核心——“核天体物理—宇宙大爆炸锂问题”。
稍作停顿后,何建军研究员开始向同学们介绍起自己所研究的核天体物理领域的知识。他由宇宙中化学元素的起源与随时间的演变讲起,穿插核天体物理学家在研究宇宙历史演变过程中所作出的杰出工作以及天体的演变过程等故事,使在座的同学对于核天体物理有了一个较为详细而感性的认识。在此之后,何建军研究员选择用较为专业的术语对所讲内容进行小结,他对核天体物理进行了如下的一番阐释:“核天体物理是在研究微观世界核物理和宇观世界天体物理过程中融合形成的交叉学科,其主要研究恒星能量产生、宇宙元素起源和演化等等。”
此后,何建军研究员再次抛出了一个问题,“从铁到铀元素是如何合成出来的?”这个同时也是二十一世纪十一大物理未解之谜的问题,激发了同学们对于核天体物理学更浓厚的兴趣。
紧接着,随着“BBN微分方程组”等一系列陌生新奇名词被不断抛出,何建军研究员在研究宇宙大爆炸锂问题上,经历的理论计算与实际观测结果不断拟合的研究过程也一点点地清晰起来。
讲座最后,何建军研究员向同学们分享了他在四川锦屏地下实验中心的工作经历,同时也简单介绍了关于深地核天体物理研究的一些优势和必要性。
临近结束时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举手发问,例如天文探究如何与物理理论更好地结合,宇宙大爆炸锂元素产生与富锂巨星的演化产生的区分,何建军研究员所提探究过程中对玻尔兹曼分布的修正的细节,在天文实验探究过程中计算问题的困扰等一系列问题被纷纷提出。何建军研究员一一给予了肯定和尽可能详尽的回答,也和同学们交换了一些学习与研究过程中问题的看法。
晚上八点四十三分,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落幕。(文/杨开来 图/杨开来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成员)
何建军老师为同学们做讲座
延伸阅读:
“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同时欢迎研究生与教职工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主办,讲座召集人为徐涛院士。该课程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等13个专业,邀请相关科学领域的院士等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讲述科学故事、介绍相关学科方向的科学前沿进展,让学生在本科阶段了解不同学科的科研方向与主要进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他们最终选择学科专业与专业方向提供丰富的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