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科部/玉泉书院
联系人: 卢老师;王老师
电话:010-88256298;88256234
电子邮箱: bkb@ucas.ac.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

 

四载耕耘初结硕果 科研尖兵小露锋芒——记国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首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文:刘翼豪

2018517~2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首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会在中科院计算所举办。本次答辩会根据学生的毕设内容分为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向,共分为6组,答辩主席分别为胡伟武、徐志伟、李昂生、罗平、黄庆明、陈熙霖六位老师。

本次答辩会是国科大首届本科生答辩会,它标志着国科大第一届本科生培养的圆满结束。“你们是国科大的首届本科生,是国科大本科教育的开端。如今四年过去了,你们顺利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你们的学习成果,也是国科大科教融合培养体系的成果。祝贺你们顺利毕业!”中科院计算所副所长、国科大计控学院副院长陈熙霖教授说道。

在国科大科教融合人才培养体制下,本科生毕业设计均在中科院相关的校部及研究所进行,毕设导师均为中科院一线的科研人员。据统计,本届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毕设选题有13个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个来源于国家级973/863项目、7个来源于中央和国家部门项目。

每场答辩的答辩委员会都由相关计算机领域的一流科学家组成,他们对本科生的毕设进行了细致全面地评审评议,针对毕设内容、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国科大2014级计算机系本科生张北辰导师是来自计算机学院的黄庆明教授,他这样说道:“评委们都是计算机领域的大拿,他们对我们毕设课题的研究方向都有着十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在我们的毕设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评委们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性和有价值的建议和经验。针对我的毕设课题,老师们提出了一些在应用和部署上很关键的一些看法,这也给了我之后研究的一些思路和启发。”在本次答辩中,张北辰的论文《基于联合神经网络的图像多标签分类任务》被评为了优秀论文之一。

“我的毕设导师是中科院软件所的冯登国研究员,他也是我大一以来一直指导我的学业导师。冯老师主要从事信息安全和密码学的研究,在他的指导下,我有机会参与到了一项国家级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之中,而我的毕设就是其中的一部分。”2014级本科生刘文如是说,“冯老师的科研经历非常丰富,经验十足,有着很敏锐的研究直觉。在整个毕设过程中,冯老师对课题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的把握十分到位,一步一步地指导我完成了整个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袁秉诚同学也有相同的感受。他的毕设导师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授课老师王伟研究员。“王老师十分亲切和蔼,我当初就是因为上了王老师的课后决定选择他进行毕业设计的。在我的毕设过程中,王老师总能以很幽默的方式循循善诱,让我一点点地熟悉了这个领域,学到了很多知识,也锻炼了能力。在王老师的细致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毕设工作。虽然很累,但是很值得也很快乐。”据悉,袁秉诚同学之后将继续在中科院软件所攻读研究生学位,导师同样为王伟老师。

除了京区研究所,国科大还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个人意愿,组织安排了部分学生前往京外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据悉,本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共有4位学生前往了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等京外单位进行了毕业设计,冯凌璇同学就是其中之一,她说道:“我的毕设导师就是我从大一选择的学业导师。导师的课题组主要在上海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因此我去了上海进行毕业设计。大一暑假时,我就在上海参加过暑期实践,参与了导师的一些课题,学到了很多知识,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本科毕业后,冯凌璇同学将继续跟随导师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四年科教融合的培养,让首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涌现出了一批十分有价值和意义的研究思想火花。其中,不少学生的毕设或相关工作已经发表在了许多一流学术期刊上,或在整理投稿中,谈清扬同学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毕业论文题目为《多任务学习框架下注意力驱动的孤立手语识别》,导师为陈熙霖研究员。谈清扬本科期间就在中科院计算所进行了科研实践,并已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计算机领域顶级会议AAAICVPR上发表论文两篇、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一篇,充分体现了国科大科教融合、所系共培的教育成果,这也是对国科大独特的本科教育模式的一次检验。

首届本科生毕业答辩顺利结束。今后,国科大将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升,更加全面、深入地推进科教融合的培养体制,进一步完善本科阶段的教育,力求培养出更多基础扎实、有科学追求和人生理想的科技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