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0日晚七点,艺术与人文修养系列讲座第70讲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礼堂开讲。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赖胜德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劳动力市场变革背景下的促进就业战略”。
现今的民生问题十分受重视,而习总书记在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上谈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1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上把“保障就业”称为政府“最紧要的责任”,联合国、美国、欧盟等也非常重视就业问题。为什么就业如此重要?因为就业会影响生活水平(收入)、生产力(创新)、社会凝聚力(稳定)。
赖老师在创作《中国创业60年》时,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历来就重视就业工作,而且很多重要的制度措施的出台都与就业有关。1980年北京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厉以宁在劳动就业座谈会上提出“股份制”就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
而当今社会,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劳动参与率不断降低,但劳动力供给总量仍然很大,就业压力短期内难于缓解。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加上供给侧改革,加大了就业压力。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企业的用工成本大量增加。科学技术革命对就业影响巨大,就业形态发生了重要变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进一步两极分化,中等技能职业大量减少。
怎样促进就业呢?
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能力。经测算,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近16万亿元,数字经济渗透率48%,总就业容量4.15亿²。数字经济就业生态与传统就业生态并存发展,融合促进。
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现今我们处于第四次创业浪潮中,与前三次创业相比,国家对创业的支持力空前,创业主体由“小众”走向“大众”,创业与创新有更好的结合,创新型工业成为主流。
强化劳动者素质提升能力。习总书记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教育要更多聆听劳动力市场的声音,Nonroutine interpersonal skills和Nonroutine analytical skills需要大幅提升
为什么多年一直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因为切实发挥大学生作用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前提。美国与印度的高等教育走在中国之前,而它们一个是创新大国,一个软件强国。Daron Acemoglu提出人力资本与创新存在极为明显的关系:大学毕业生增加→大学毕业生相对价格下降→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劳动者中大学生的比例增加→创新能力提高。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2005年7月29日向温家宝总理提出的“钱学森之问”受到全国的关注。而赖老师认为当今中国教育确实存在问题,但创新的缺乏更多是来源于就业市场没有好的环境、好的机制。Kevin Murrhy,Andrei Shleifer,Robert Vishny提出“人力资源配置是决定一国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键”。(文/黄姹 图/赵然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成员)
赖德胜教授为同学们做讲座
延伸阅读:
“艺术与人文修养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培育本科生人文素养、家国情怀而设置的公共必修课程,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文化三个专题。讲座邀请北京地区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艺术或人文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做主讲人,致力于国科大本科生艺术与人文修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