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晚7点,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第109讲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阶一五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谱仪实验II J/ψ 课题组组长沈肖雁老师主讲。 沈老师从粒子物理的范围和要起源的基本问题出发,深入浅出,向同学们介绍了粒子物理的实际研究,最后鼓励同学们探索高能物理的奥秘。
首先,沈肖雁老师介绍了 21世纪自然科学研究的三个最重要的前沿:宇宙的起源和进化,生命的起源和本质,物质的基本构成。粒子物理就是为了探究物质的基本构成,寻找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沈肖雁老师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前沿的夸克模型,通过夸克理论与相关实验的历史来使同学们了解科学前沿的进展。沈肖雁老师还特别提到我国科学家在六十年代提出过与夸克模型十分接近的层子模型,可惜由于时代局限,这项工作没有很好地延续,历史之鉴引人深思。
接着,沈肖雁老师介绍了国际上的高能物理的几个中心,尤其提到欧洲的ATALS实验。沈肖雁老师强调ATALS实验需要成千上万来自不同国家的物理学家共同合作与巨大的财力投入。这时,物理学家的团队精神就尤为重要。沈肖雁老师继续介绍中国为什么要研究高能物理,她提到高能物理研究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根本之一,涉及物质结构,宇宙起源与演化和生命起源及其本质,更重要的是高能物理研究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作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了国际交流的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最后,沈肖雁老师介绍路高能加速器和探测器,尤其是她所在领域密切相关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沈肖雁研究员通过举了两个例子来阐明在新粒子发现(BESIII发现带电Zc(3000) 发现四夸克物质 )和精确测量(粒子衰变测量)方面如何开展粒子物理研究。最后,沈肖雁研究员强调,我国在高能物理研究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在t-粲物理,尤其奇特态研究和中微子物理研究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且鼓励同学们思考,探索和加入高能物理领域。
在讲座最后的提问讨论环节中,老师耐心回答了在座同学的疑问,并基于问题进行了深一步的阐发。至此,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讲座之后,仍有许多同学留在教室与沈肖雁老师对于问题等进行讨论。(文、图/童雪清 来源:国科大记者团)
沈老师与同学们互动交流
主讲人简介:
沈肖雁,现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实验物理中心学术小组组长,实验物理中心物理组组长,北京谱仪实验II J/ψ 课题组组长,北京谱仪实验III轻强子谱组召集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获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在美国SLAC从事BES粲物理研究工作。1998-1999年在美国参加Jefferson实验室和Brookhaven实验室的实验。2000年起被聘为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200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5年获中国物理学会谢希德物理奖。
延伸阅读:
“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同时欢迎研究生与教职工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主办,讲座召集人为徐涛院士。该课程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天文、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邀请相关科学领域的院士等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讲述科学故事、介绍相关学科方向的科学前沿进展,让学生在本科阶段了解不同学科的科研方向与主要进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他们最终选择学科专业与专业方向提供丰富的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