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科部/玉泉书院
联系人: 卢老师;王老师
电话:010-88256298;88256234
电子邮箱: bkb@ucas.ac.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

 

院士大讲堂之科学大佬畅谈人生经验

11月26日,国科大玉泉路校区的院士大讲堂进行了一场独特的讲座。不同于科学前沿讲座,主讲人、地质学家翟国明院士这晚并没有谈学术,而是为同学们讲述了他自己的人生轨迹,以及他对科研的认识。

翟院士以和同学们谈心的方式开始,首先介绍了自己。他不愿意听到别人称他为学术泰斗,只自称为“一个从事科学工作的人”,而他最大的希望是能和年轻人有沟通。这样亲切的态度一下子拉近了这位学术界前辈与在座同学们的距离。

接下来,翟院士开始详细介绍自己的经历,不时加上些具体的议论,在回忆人生历程时也谈论了工作生活中一些道理和经验。翟院士是北京人,从人大附小到人大附中,这十几年的学习时光都是在这座城市度过。翟院士仍能想起那时的学习生活,和从中收获的宝贵人生经验。“我是地地道道的人大附中人。我在人大附中作过三年的少先队大队主席,初中加入的共青团,高中加入的共产党。虽然有5年的知青生活远离书本,但我上大学、读硕士和博士都很轻松,工作中也有些成绩,因为人大附中给了我扎实的基础知识储备和为国家效力的理想追求与道德素养。”谈起自己的母校,翟院士仍十分自豪。

关于教育,翟院士有一些独到的看法。“现在改革最不成功的就是教育。很多时候学校过分强调个体,反而忽视了过去很重视的发挥每个人在集体中的力量。很多学校通过竞赛选拔学生,想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但是更要记得开发其他能力,尤其是为社会、为祖国效力的意识,和生存的能力。”翟院士认为,现在的科研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干的事情,而是讲究团队,如果过于追求个体,是出不了好的科研成果的。无论是诺贝尔奖,还是中科院的院士,都是靠着一个团队的努力和个人的机遇获得的荣誉。因此仅仅凭这个人的名头就断定这个人是水平超群的学界泰斗是没有意义的。这些荣誉背后靠得是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奋斗。“个体之间,会想着互相竞争,但是在团队中,能力差一点的和强一点的可以互补,最终更好地为团队效力。”翟院士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记得要讲求团队意识,为祖国做贡献、为社会服务。

中学时学校请来革命英雄、科学家作报告,课余开展滑翔机班、气象站等活动,还有每年的下乡劳动、学军学工、周末以及节假日的社会活动,自发到街上和公共场合义务劳动,这些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终身受益。翟院士相信这些活动是青少年成长所必须的一环。像背粪这样在现在已经无法想象的活动,却让翟院士懂得了人要脚踏实地。就像背粪框时如果走不稳,就会粪便洒出来,脚踏实地,才能往前走,才能攀登。

中学结束后,本来保送北大国际政治专业的翟院士因为文革的开始,成为了新疆的牧马人。但是这段经历非但没有让他沮丧,反而使他得到了与大自然相处的机会,也成为了他走上地质学科研道路的契机。艰苦的环境让他学会不去猜想未来,而是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命运的安排使他进入西北大学,但是他对自己分配到的专业充满热爱。“不是我选择了地质学,而是地质学选择了我。”翟院士用自身的经历告诉同学们,攀登科学高峰,有兴趣远远不够。选择自己的道路时,不能仅凭一时兴起,因为社会有需求,有许多需要探索的难题,这才是可为此奋斗一生的动力。“解决难题,造福社会,攀登高峰,必然有许多艰辛、喜悦和幸福,在这里,爱好、志愿与社会达到统一。” 他这样形容兴趣与专业的联系。

国科大本科开设的专业主要是基础科学,而基础学科研究如何用于报效祖国呢?翟院士这样说道:“认知科学虽然不像应用科学那样可以马上用在技术上,但是谁也不知道将来它会不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即便很多研究可能永远也不能应用,人们也总要有精神上的追求。这就是一部分科学家要做的事情。”

翟院士对于国科大的同学们寄予厚望,对大家再一次进行了叮嘱。“国科大培养的是科技人才、科研人才,科研的领军人物,但这不意味着你们只能靠个人奋斗。现在是大科学时代:多学科交叉;宏量数据;大科学技术平台。这也决定了团队作战,协同合作的大科学研究方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翟院士告诫同学们要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身为自然科学工作者,还要学哲学。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哲学思考,提升自己的素养,这样对于科研和学习也是有益的。

除了广博知识、不囿前说、敢于实践,翟院士更希望同学们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诚实的科学精神,适时抛弃自我,有报效国家报效社会的基本素养。因为成功,属于有道德素养和科学素养的人。(文/李旻昊 图/王一丁)

讲座现场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