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日晚七点,来自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的宋延林研究员在玉泉路校区阶二5教室举行了以“从活字印刷到印刷制造”为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2014级化学专业闵凡一同学主持。
宋老师首先介绍了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设计、制备、组装和应用纳米粒子来组成聚合物、无机颗粒和金属颗粒来实现印刷制造,并保证印刷的绿色化、功能化、立体化和器件化。随后,宋老师带同学们回顾了中国印刷的历史,从最初的古代雕版印刷,到毕昇改良的活字印刷,再到北大王选等教授主持开发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我国的印刷技术已经有了很长的发展历史,并且已经应用非常广泛。
围绕发展绿色印刷,宋老师指出,现在的激光照排制版工艺采用的是化学成像原理,其比起古代的印刷技术更加高效,可以大量印刷,但由于基本原理,它不可避免地存在废液排放、资源浪费、避光操作等不便或污染问题。故而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对传统印刷的原理进行改造,利用亲水板材和亲油图案的不同性质,实现不避光、无污染、成本低、可回收的新型绿色印刷。其环境效益十分可观。
接下来,宋老师着重介绍了他所在实验室对于纳米材料在绿色印刷中应用的研究情况。纳米结构增强印版图文区与空白区的表面能差异,使图片边缘清晰,有效提高了印刷精度。同时,纳米复合材料增强课转印材料的耐摩擦(耐印)性能,大大提高了耐印力。经过实验室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终于建成中试示范线,年产30万升纳米转印材料、百万平超亲水板材。为了改善色彩与染料产业生产过程中对于环境的破坏,实验室选取结构色彩,制成光子晶体。其具有色彩明亮、饱和度高、特殊光泽和不褪色等优点,被称为“光学的半导体”。实验室为实现其大面积制备,采用了紧密堆积结构的光子晶体,并采用了喷涂法等方式。
宋老师还向同学们详细展示了绿色印刷和光子晶体中的各种应用,以及在研发过程中攻克的各种各样的难题。同学们听后很受启发。
最后,宋延林研究员用一句话总结了他的工作:“From Impossible to I'm possible。”并且宋老师认为,科学研究的使命就是认识世界——消除对未知的恐惧,以及改造世界——让世界更美好!同学们向老师献上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讲座至此圆满结束。(文/柳超 图/徐月 来源:国科大记者团)
延伸阅读:
“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同时欢迎研究生和教职工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主办,讲座召集人为周琪院士。该课程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六个专业,邀请相关科学领域的院士等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讲述科学故事、介绍相关学科方向的科学前沿进展,让学生在本科阶段了解不同学科的科研方向和主要进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他们最终选择学科专业和专业方向提供更丰富的判断依据。
宋延林研究员精彩讲座
同学们认真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