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科部/玉泉书院
联系人: 卢老师;王老师
电话:010-88256298;88256234
电子邮箱: bkb@ucas.ac.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

 

【人文讲座】“听得进去,动得起来”——谢嘉幸教授教你创造音乐

        2015年12月2日晚19时,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与人文修养讲座”系列第33讲在玉泉路校区教学楼阶一6举行。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谢嘉幸教授——一位跟音乐打了一辈子交道却只称自己是个“搞艺术的”“老顽童”——为听众带来了这场有关音乐鉴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的精彩的讲座。

        音乐是整整一个世界,但这是一个特殊的世界,这个世界每天以特殊的方式与人类的生活交融一起,上世纪末谢教授在他的书中如此写道。如今近二十年过去,经由网络的发展,这种美妙的交融变得更加彻底和丰富了。一段来自世界各地的3700多人和声的视频让人不禁感慨互联网的强大和音乐震撼世界的力量。

        与此同时,音乐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过去,面对面授课几乎是唯一方法,而现在,即使师生身处两个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借由网络完成教学。谢嘉幸教授更是多次提到了自己和团队正在进行的”全球开放音乐学院“的开发与制作——你可以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上找到你想拜入门下的老师,向他学习音乐!而自编教材的曲目都有对应的二维码,只要扫一下即可播放!谈到音乐教育的美好前景,谢教授容光焕发。

        “如果说音乐家是‘为音乐而人生’,那么我们普通人的口号就应该是‘为人生而音乐’”,谢嘉幸教授强调:“学音乐就八个字——’听得进去,动得起来‘。”

        那么如何听、又如何动呢?

        音乐鉴赏的基本策略主要分为四步:聆听、体验、感悟、应用。其中尤以聆听最为关键。

      “熟听音乐三百部,不会作曲也会哼”,谢教授自编的诗句诠释了聆听对音乐鉴赏的重要性。听的内容主要有15个概念,分别是内在的音色、节奏、旋律、和声、主题、陈述结构、曲式结构和外在的曲名、表现内容、作者、国家、年代、风格、题材和乐种。谢教授准备了很多音乐片段,但因为教室的设备问题达不到理想效果,他笑称:“音乐没有震撼力,我讲话都没有激情了。”

       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体会陈述结构,谢教授与场下进行了一次游戏互动: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歌声与微笑》打拍子并断句。第一次,现场同学们参与度不高、不够积极,谢教授开玩笑道:“医生判断人死亡的方式是这人没有心跳,音乐家判断人死亡是音乐响起来却不会打拍子。”在一片笑声中,音乐第二次开始,全场同学都随着熟悉的旋律拍手。

       在分别简要介绍了音乐体验、感悟和应用策略之后,短暂的100分钟已经所剩无几,谢嘉幸教授和在场同学们都意犹未尽。在最后的提问环节,谢教授又根据同学们的问题讲述了音乐创作所需的知识和水平。讲座结束,同学们为谢教授深入浅出、余韵无穷的演讲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文/关希源,图/曲云鹏)

 

主讲人简介:

谢嘉幸,中国音乐学院讲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会长,亚太地区音乐教育研究会(APSMER)顾问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著作与论文:《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音乐的语境——一种音乐解释学视域》上海音乐出版社、《在传统与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等。

延伸阅读:

“艺术与人文修养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培育本科生人文素养、家国情怀而设置的公共必修课程,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文化三个专题。讲座邀请北京地区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艺术或人文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做主讲人,致力于国科大本科生艺术与人文修养的提升。

                                                               谢教授主讲

 

                                                                 同学提问

                                                                现场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