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志珍院士主讲的《从胰岛素到蛋白质折叠》讲座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阶一6教室隆重举行。尽管临近期中考试,本科生考试的压力很大,同学们还是以极大的热情来到教室,让偌大的教室座无虚席。
晚7点整,讲座正式开始。王志珍衣着朴素而落落大方,展现出了现代女性科学家的风采。王志珍深情回顾了她1959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之后的学习、教研历程,对能来国科大作报告表示感到十分荣幸。王志珍以严谨而不失幽默的语言,深刻揭示了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奥秘,引用了丰富的数据与实验,从具体的例子入手,深入展示了蛋白质的形成过程和作用机理。作为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邹承鲁教授的得意门生,王志珍饱含深情,详细讲述了中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全过程,老一辈科学家不怕困难,团结一致,向着科学高峰攀登的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都暗下决心,要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
在提问环节,王志珍风趣地勉励同学们,女生能撑科研的半边天,女同学们要加紧努力,争取在科研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王志珍讲述了她学生时代的丰富经历,指出我们现在的学习和科研条件十分优越,我们应当把握机遇,争取成为国家的栋梁。
参与讲座的同学表示,王院士的讲座深刻而生动,既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又让我们理解了许多珍贵的道理。同学们普遍认为讲座酣畅淋漓,令人不觉时间匆匆,受益匪浅。
主讲人简介:
王志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做研究工作。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参加中国胰岛素研究的“第三战役”—— 胰岛素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80年代初参加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及重组研究。90年代开始蛋白质折叠及折叠酶和分子伴侣的研究,提出“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既是酶又是分子伴侣”的假说,并提供实验支持;此假说已成为共识。目前集中在蛋白质氧化折叠及内质网质量控制的研究。1979-1981年德国羊毛研究所,Humboldt 访问学者;1981-1982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Fogarty 访问学者;后又在美国希望城国立医学中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德国哥丁根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作访问研究。1995-2001年任亚洲大洋洲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联合会(FAOBMB)中国代表;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曾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基础科学奖(生物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二次;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三次;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六届中国十大女杰等。
延伸阅读:
“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首批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同时欢迎研究生和教职工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主办,讲座召集人为高鸿钧院士。该课程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六个专业,邀请相关科学领域的院士等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讲述科学故事、介绍相关学科方向的科学前沿进展,让学生在本科第一学年了解不同学科的科研方向和主要进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他们最终选择学科专业和专业方向提供更丰富的判断依据。(文/刘饷进 图/徐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