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痕迹:伯克利访学札记

  • 张金晖
  • 日期:2024-01-24
  • 17553

作者信息:姜泓旭,2020级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生,2023年秋季学期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

 

① 初识:迎新周

       8月13日凌晨,我满怀期待地坐上了从北京飞往旧金山的航班。经过近20小时的飞行和土耳其机场中转,终于在当地时间8月13日下午顺利抵达伯克利。长途旅行后,按道理应该非常疲惫,但初出国门的我被紧张和激动占了上风,当天并没觉得需要倒时差。落地之后便激动地与同为国科大的同居室友一同出门购买生活必需品、置办家具,着手布置温馨小屋。

       UCB(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23年秋季学期始于8月16日。在此之前,我还和国科大的其他几位同去访学的同学一起办理了电话卡、银行卡,并在房东的盛情邀请下一同前往奥克兰超市采购了生活物资。大家互帮互助,开学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最激动的是,我去Berkeley Extension大楼领了校园卡(Cal 1 card)和公交卡(Clipper card)。有了学校的Clipper card,在伯克利市内乘坐公交便是免费的;有了Cal 1 Card后,便可以使用学校为学生准备的学生优惠meal plan前往学校食堂就餐。最重要的是,领到它们的那一刻,我切实地感受到为期四个半月的访学之旅真的开启了。

 

 

       国科大去伯克利访学的非物理专业同学都属于GLOBE项目。GLOBE官方为交换生准备了破冰会,在破冰会上见到了申请时曾经面试过我的四位老师、几位高年级伯克利学长学姐以及来自本校和其它十个中国高校(如同济、上科大等)的交换生。莫名有些感动,多了一份亲切感。同时,我也参加了UCB校方联合NVIDIA、IKEA等多家赞助商举办的大规模迎新活动——Caltopia Orientation,包含破冰宴会、社团纳新、新生讲座等多个项目。UCB迎新活动规模巨大,参与人数非常多。有非常多有趣的社团,甚至有射箭、赛马、原神、攀岩等社团。当地学生大多热情、活泼,而且待人友好礼貌。通过此次活动,我能感受到UCB校园中充满了磅礴的生命力。

 

 

 

②求知:课程学习

       8月23日正式上课。我在国科大的专业是网络空间安全,而伯克利并没有该专业,所以我实际是插班到伯克利的计算机(Computer Science)专业学习。访学之前我便听闻伯克利本科CS课程难度之大,但大多都很有趣。事实也的确如此。我报名了三门伯克利的本科CS课程,分别是CS 61A(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CS 188(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CS 70(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Probability Theory)。在访学之前我就浏览过伯克利的本科CS课程清单并初步选定这三门作为plan A,幸运的是,选课阶段的确也都顺利地选上了。

       在伯克利,课堂整体氛围都比较轻松随和,师生互动较多,当地学生普遍喜欢直接举手提问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课后,也有很多同学积极地向教授提问,教授也很乐意与学生共同讨论。大多数课程都使用Gradescope和Ed discussion两个平台方便师生交互,提高效率。Gradescope用于提交作业、实验代码等,用于作业评分、返还考试答题卡、发布考试成绩等,并支持申请重新评分等;Ed discussion则类似于论坛,教学团队会在这里发布通知,学生也可以很方便地在这里匿名或实名提问,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伯克利的本科低年级CS课程普遍重视夯实基础,每周都有一定量的作业要完成,并设置了大量讨论课(discussion)。有的课程还同时配备每周一次的线下上机实验课(lab),例如CS 61A。有时候,课程中间会穿插设置guest lecture,在本学期,CS 188曾邀请了Cornell University的Katherine教授讲解探讨关于计算机中copyright的问题;CS 61A曾邀请了微软公司的Pamela教授讲解大模型相关知识。高年级的本科CS课程大多在授课时就会涉及科学前沿,并且深入浅出、浅显易懂。令我印象最深的是,CS 188这门课程的教授能从很简单的思路、很经典的知识开始,一步步自然地延伸到ChatGPT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等科学前沿。这样通下来,就会觉得这些科学前沿进展工作并不没来由的。对于这样如此精心设计的课程,我真的大呼过瘾!

       有趣的是,很多CS课程都有专属插画和“吉祥物”。以CS 188为例,多年前,UCB的一位叫Ketrina Yim的毕业生为这门课画了大量可爱插画,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很多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和算法。“一图胜万言”的理念在这门课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以后的学生学习这门课时便多了很多乐趣,不再那么枯燥。最后一次正课结束时,从第一次课到最后一次课出现过的所有小机器人们同框,挥手向大家告别,莫名令我有些感动,仿佛它们真的存在于世间某一角落,默默地陪伴过我一样。

 

 

       相较于国内的CS课程,伯克利的CS课程大多重视讨论交流。discussion讨论课的意义便在于此。与国科大开设的习题课很相似,讨论课由该门课的助教团队开设、主讲,一次课时长一般1小时,开设多个时段的班次。不同的是,伯克利的讨论课并不是讲作业,而是统一布置3-4道与近期讲课内容相关的习题或往年考试题,现场带领学生复习知识点并解题,有的助教老师会要求几人一组互相讨论。我就在CS 70的讨论课上,认识了一位美国本地的白人学生Kaung——我们作为搭档一同讨论每次讨论课的问题,课后也会闲聊日常生活。我会帮助他理解课堂上没听懂的地方,在他身上也学到了某些数学表达的非正式快捷简写形式、一些地道的口语表达等。一学期下来,我明显感觉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升。生日当天他还暖心地在微信上给我发送生日祝福。在CS 188和CS 61A的讨论课上,我则认识了几位在伯克利留学的中国博士生,与他们闲聊,简单了解了他们正在做的课题方向

 

 

       伯克利的本科CS课程质量都非常高,每门课都配备十几位助教,课程大纲、讲义(Notes)、作业(Assignments)、实验(Labs)和项目(Projects)设计很完善,经过了几十年的考验,并仍在进行调整和优化。每一个project的设计都很用心,发布了详细的实验文档并设置了完善的自动评分机制和合理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容易上手并及时得到精准的反馈,从而获得不小的成就感。同时也设置了一些小有难度的不计分附加题,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挑战欲望。CS 61A和CS 188加一起共设有9个project,大多是在一个框架已经完善、图形用户界面GUI已经提供的小游戏中进行“代码填空”,即利用所学知识完善关键函数,如吃豆人、蚂蚁大战蜜蜂(原型出自植物大战僵尸)等。在每完成一个部分之后就可以打开游戏体验自己的成果,非常有成就感。

       完成各门课程的作业也令我收获良多。伯克利的本科CS课程推崇“Assessment&Instruction”的教学理念——Assessment侧重知识考察,而Instruction侧重知识理解。针对Assessment,除了闭卷考试形式,伯克利的课程还设置了一类作业,学生在提交截止时间之前不知道是否错误、错在哪里;而针对Instruction,伯克利很多课程都设置了一类作业,学生在提交截止时间之前可以清楚地知道错在了哪里并修正,直到达到满分再最终提交。这样的作业设置,让我切实体会到伯克利评价标准多元化的特点,给学生一定的容错性和成长进步空间。除此之外,通过写作业,我也熟练使用了很多未来会用到的工具:CS 70课程推荐使用LaTeX完成作业,于是我便利用此机会学会了熟练使用LaTeX撰写文档、绘制图像等。

       伯克利的考试允许学生携带几张小抄纸(cheat paper)。但即使是这样,作答题目依然会感觉有一定难度。在伯克利,平时就需要跟上节奏、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消化理解知识点,考前突击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伯克利专门设置了为期一周的期末考试周集中用于考试,该周的前一周便是著名的RRR(Reading/Review/Recitation)周。这一周没有任何课程和作业,可专门用于复习考试。

 

 

       这三门课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不仅是因为其课程体系丰富、先进和实用,更是因为学习的氛围和人文关怀。在这里,会有人花很多心思去做完全不计分选做project;在这里,每天都能看到论坛上更新数十条讨论问题的帖子;在这里,虽然有严格的作业ddl要遵守,但是不得已情况下仍然可以申请作业延期;在这里,教学团队给大家很大的容错性,会将你的几次作业最低分去掉不计……

       最后,我半意料之中半意料之外地收获了三门课程全部A+的成绩,可以说认真完成了学习任务,没有辜负学校的培养。

 

③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伯克利校园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活泼、热情、充满活力。在学校南门Sather Gate附近,你总会看到热情的同学们在向路人宣传自己社团的活动,或者宣传学校周边的某家店铺——扫码关注某某ins用户即可赠送免费奶茶/免费甜甜圈等。

 

       校园内有许多草坪,总能看到学生们在草坪上野餐、玩飞盘、玩橄榄球、互相嬉戏或闲聊等,抑或是在两棵树间拉一张吊床听歌小憩。有时晚上放学,还会看到音乐社在举办露天KTV、某个草坪上聚了一堆人在愉快地玩耍。

 

 

       作为全美公立大学的翘楚,伯克利拥有很优质的资源,校园内有三十几座图书馆,外部装修风格各异,内部桌椅也是各式各样,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喜好。本科CS课程上课地点比较集中,我平时便也经常性地只去附近的几个,如Moffitt、Doe、main stack、Bancroft等,其它图书馆便去得很少。有的图书馆要求静音,有的图书馆允许学生自由讨论,而Moffitt等图书馆则是某层要求静音某层不要求静音。我个人习惯去图书馆而非宿舍自习,因此可以说那几个图书馆见证了我在伯克利四个半月访学、赶due的日子。

 

 

       除此之外,校园内还提供了许多放松身心的地方,释放压力缓解心情。在伯克利校园中设有许多休息区,我中午就会去放松休息或是小睡一下。我经常去的是Moffitt图书馆五楼的wellness lounge,设有躺椅和高科技睡眠舱,体验很棒。

       同时,伯克利校园的运动氛围极其浓厚,随处可见有人路跑,健身房里的跑步机也总是供不应求。由于美国饮食大多偏甜偏高热量,所以我在学习之余也会选择隔一天去一次RSF健身房(Recreational Sports Facility)酣畅淋漓地跑个步、跳鬼步舞、拉伸肌肉等,消耗掉多余的热量,愉悦身心。伯克利开放了RSF健身房,学生凭校园卡可以随时免费进入。这里有各类运动设施和场地提供,一层设有很多跑步机、瑜伽房、舞蹈房、射箭馆、专业的拉伸器械以及一个巨大的篮球场等,二楼夹层处有三张可以免费使用的按摩椅,跑步累了便会去那里躺会儿,疏松筋骨。坚持了前半学期,10月份时我惊喜地发现体重竟然真的减轻了!

 

 

 

④社交活动

       访学期间,UCB校方和GLOBE项目还会为学生准备许多社交活动和趣味小活动。

       10月初,UCB校方举办了盛大的校园开放日,校园内人群熙熙攘攘,草坪上设置了大量活动摊位,吸引许多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其中。我便跟随人群凑热闹,参加了许多小游戏,拿到了很多奖品和零食。不由得再次感叹伯克利校园的活泼、热闹、充满生机。

 

 

       10月末,校园内万圣节节日氛围浓厚,食堂各个取餐窗口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南瓜、玉米等万圣节元素。在此期间,GLOBE为我们准备了免费室内攀岩的活动,我们在朋辈导师(Peer Advisor)和专业攀岩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攀岩,挑战自我。同时,UCB校方也举办了装饰南瓜(Pumpkin Painting)趣味小活动,现场提供颜料、画笔、小零食等,每人分发一只南瓜,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为南瓜DIY。

 

 

       11月末迎来为期近一周的感恩节假期。在此期间,GLOBE项目负责人之一Hazel老师举办了一次感恩节晚宴,邀请GLOBE项目的同学参加。12月初,GLOBE官方举办了一次Completion Ceremony结业仪式,颁发结业证书。

       这两次活动则更偏社交性质,让我初步感受到美国人日常的社交方式和风格与国内的差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结业仪式现场虽然提供了很多食物,但几乎不设置座位,而是只有几个较高的圆桌,大家普遍选择站着就餐,人员总是在流动。这与国内的朋友聚餐维系关系的风格和方式并不相同。通过这几次社交活动,我认识了几位来自其它中国高校的各个专业的同学,同时也很荣幸地能与GLOBE项目的几位负责老师近距离交谈。

 

 

       感恩节过后,学校的圣诞氛围便开始浓厚了起来,大街小巷橱窗随处可见挂满了圣诞装饰。UCB校方也为学生举办了圣诞主题的饼干DIY趣味小活动,现场提供饼干涂料、姜饼小零食等,每人分发几块大饼干,形状为圣诞树、雪花、铃铛、姜饼人等,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为其DIY。

 

 

       总而言之,在伯克利访学期间,我总能收获意外的惊喜。通过参加这些社交活动,我有幸结识了许多国内外的同龄人,每一次与他们交谈都是一次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经历。我也深切感受到了国内外文化、社交等方面的差异。

 

⑤校园生活之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校园生活之外,我偶尔还会与几位同学结伴出游,放松身心。在此过程中,我认识了许多有趣的人,也见到了许多一辈子难忘的风景,惊叹于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感叹天地宇宙之大与人之渺小。

       事实上,hiking是美国人很常见的一大娱乐方式——与国内相比,美国有很多几乎零商业开发痕迹的自然公园,这一点便很深得我心。美国人强调work life balance,我便入乡随俗,在9月末迎来自己21岁生日的前一周周末,奖励自己一次说走就走的大型旅行,与几位伙伴共同前去优胜美地(Yosemite)天然氧吧国家公园游玩。幸运的是,当时凑巧赶上全年五个免费日之一,因此第一天我们幸运地免了门票费。

 

 

       同时,我也游历了半月湾、旧金山、圣何塞、拉斯维加斯等地,深切感受到各地不同的风貌。10月中旬,我约上几位同为计算机专业的国科大同学一起去了离伯克利很近的湾区,参观了斯坦福(Stanford)名校,作为私立大学,其整体氛围又与UCB截然不同。无数全球著名互联网公司也在湾区蓬勃发展,我们便借此机会同时探访了Google、Apple、Meta等著名IT公司,为苹果公司的美学设计、谷歌公司丰富多样的设施设计等而震撼到。

 

 

 

⑥坦然地告别

       启程回国当天上午,我最后一次从住处走去学校。从家到学校的路,路痴也终于在走了几百回之后不再需要导航了,现在走这条路,就和我知道耳机里下一首将要放哪首歌一样确信,可是我却突然意识到,再走一次这条路、再去一次旧金山影院观影、再吃一次学校南门口的super duper、甚至再跋山涉水去foothill或crossroads食堂吃一顿难吃的白人饭然后骂骂咧咧地离开、再听一次Satish Rao的独特开场白的机会,都不再有了。

       为期18周的访学生活就此画上了句号。启程回国当天,行李已经收拾差不多了,旁边摊着我和室友的几个乱七八糟的箱子,按要求已经将租房收拾至初始状态。不由得感叹在这里的生活痕迹仿佛被抹去了一样,感叹结局和开局并无二致,感叹这近140天的日月轮回已然结束。正如一首诗所言,“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但是那些留存在手机相册里的一张张照片,在各大超市采购留下的一张张收据单,在脑海中留存的赶公交上学赶早九、cs61A cs188大量赶ddl、复习考试、7次考试、闲暇时光闲逛校园、约好友聚餐、去逛国家公园等画面和片段,又见证了我真的在这里曾经生活过、欢笑过、失落过、homesick想家过。这份经历是永存、永生难忘的。

       如果用一个词总结此次访学的最大收获,我认为是“勇气”:面对新事物新环境的勇气、主动打破舒适圈的勇气、独自面对新考验的勇气、审视自我的勇气等。短短的四个半月,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我学会的不仅是课程知识本身,更多的是如何快速适应并融入新环境、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何求同存异等等。在这个探求新知和探索自己的过程中,我真的成长了不少,比以前多了一份勇气、豁达与从容。

       在此由衷感谢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访学办的老师们,感谢国科大的独特的本科培养模式,给了我这次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一学期的机会,让我在国科大本科四年期间获得了这份独特的访学交换的记忆。同时也感谢身边的亲人、老师、同学、朋友,对我此次访学的充分支持。

PS:访学趣事二三

(1)异国他乡的超长生日

       我的生日在9月28号。由于时差,我的21岁生日可以持续39小时!21岁生日时,美国时间等于北京时间-15小时(仍处于夏令时阶段),所以北京时间28号和美国时间28号的合并,也就是太平洋时间9.27 9:00-9.28 23:59,共39小时,都可以算作我的生日!

(2)校徽魔咒传说、“4.0”球和“4.0草坪”

       江湖流传,如果在伯克利校园踩了印有校徽的井盖,那么GPA4.0(满绩)便与你无缘咯。此时需要赶紧去摸钟楼边的著名4.0球,并且去4.0草坪打滚一分钟才能解除!

       Believe it or not!

 

 

(3)berkeleytime

       所有课程(包括讨论课、正课等)的实际上课时间都会比正常时间晚10分钟。例如,假如上课时间是9:00,那么你可以悠闲地拿着奶茶和或甜甜圈等在9:10进入课室。

在伯克利时间长了,真的会习惯迟到(非贬义)!

(4)天底下真的有免费食物?

       没错!学校的Food Pantry允许学生每周工作日去指定地点领取食物,可以领鸡蛋、牛奶、面包、香蕉、橄榄油、豆腐、冻干蓝莓等,幸运的时候一整袋葡萄、一个大哈密瓜等都会有。

 

 

(5)考试送棉花糖

       伯克利低年级本科CS课程考试结束后,有高年级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在考场外现做免费棉花糖、发放免费的橡皮糖。

 

 

(6)校园惊喜彩蛋

       有时晚上放学回住处,在校园里可能会看到治愈的小惊喜,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7)课堂彩蛋

       CS 61A课程有时候会在某次课结束时给在座学生发放小礼物,有时是小粘贴,有时甚至是T恤衫。主讲老师把塞满礼物的大纸箱放到讲台,剩下的便是同学们拼手速的时刻了!中美学生对免费礼物的热情倒是相似的,在这一方面倒是有着惊人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