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产生火花——四个半月的新国大访学

  • 张顶兰
  • 创建时间: 2023-04-06
  • 日期:2023-04-06
  • 14862

 

新加坡是一座融合了许多文化的城市国家,而新加坡国立大学则是这样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国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集合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和学生的一所优秀的大学。这些差异碰撞产生的火花,点亮了我在新加坡的访学日子的底色。

20227271346分,载着我和队友的飞机降落在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我们在新加坡的生活就此开始。由于没有申请到国大的宿舍,我们在牛车水(新加坡的唐人街)附近租了房子。适应新地方的气候、人文环境,布置新居所的各种设施,对于第一次来到另一个城市独立生活的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新加坡良好的华文环境,牛车水与国内神似的景象,又让我们颇感亲切,来到新加坡的前几天,我们就安顿好了自己的生活,步入了让生活调剂学习,学习激励生活的正反馈循环。

729日是我和队友二人步入国大的第一日。虽然我们两人都将在理学部(Faculty of Science)开展之后的学习生活,但我们仍然探索了国大的许多地方。我们行走在肯特岗(Kent Ridge)起起伏伏的道路上,山岗上除了建筑便是树木,纵然我们所走的路离北面的高速公路不远,川流不息的车辆却并不能对我们造成一丝影响。那一天我们从肯特岗地铁站一路走到大学城,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大设施丰富而又多姿多彩的校园。

李宁政 1 NUS操场

1 新加坡国立大学操场

李宁政 2 NUS UTown

2 新国大大学城(UTown

没有申请到校内住宿,不能时时刻刻沉浸于国大的优雅环境中是一点遗憾,但我们对正式上课之后国大的期待一点不减。经过一些程序,我最终敲定了我在国大将要修习的四门课程:《过渡金属化学》(Transition Metal Chemistry)、《有机合成:切断法》(Organic Synthesis: The Disconnection Approach)、《高等分析技术》(Advanced Analytical Techniques)以及《半导体化学》(Chemistry of Semiconductors)。88-12日,也就是国大正式上课的第一周中,我见到了这几门课的老师,他们有着不同的来历、不同的年龄,当然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

《过渡金属化学》的两位老师都来自香港,Dr. Edith Chan严谨细致,即使对国内许多教程中不会严密讨论的配体分类方法,她也引用了许多教材,形成了有自己风格的详细讲解。在她的课上,我终于再次体会到了按照严密的逻辑组织的化学内容。由于其学科特点,化学常常不能前后连贯,但可以从她的讲解中看出,她花了很多时间发掘看似不相关的内容的共性,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堂详尽精彩的课程。另一位老师Dr. Stephen Chui生动形象,讲解物质的结构时,经常使用手工模型。在前一位老师交给我们扎实的基本功之外,他将视野再次投向纷繁复杂的现代过渡金属化学之中,让我们获得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极致体验。

李宁政 3 作业

3 《过渡金属化学》习题课部分习题,含有Dr. Edith Chan的部分批注

《有机合成:切断法》两位老师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和新加坡本土,他们也有着明确的分工:来自中国大陆的赵宇老师会讲解基本的切断法理念,而新加坡本土的Koh Ming Joo老师则会介绍新的化学反应。在对复杂有机分子切断的许多次联系中,我经常发现要同时应用两位老师教授的内容,这让我折服于有机合成的艺术。两位老师不同的性格也给这门课带来了不少变数:赵老师会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贴出一些化学笑话,而Koh老师则把这种时间用于解答同学们的问题。这门课是我在国大修习的最喜欢的课程。

李宁政 4 投影

4 赵宇老师和他在课间投影的笑话

《高等分析技术》的两位老师本身也是师徒关系,年长一些的Prof. Sam Li是年轻的Dr. Fung的博士生导师,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我经常能够比较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并发现许多相似之处。Prof. Sam Li对于质谱和芯片技术有十分详尽的讨论,是我在先前学习的时候所不曾了解的;而Dr. Fung讲解内容具有很强的人文关怀,他创新性地把正课的内容变为录像的形式让我们自学,而在线下的课上则更加充分地讨论毛细管电泳以及质谱技术的前沿应用。这门课考核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了期中、期末、展讲、综述四大部分。做展讲和写综述对于我的英语各方面能力都是大的考验,但我最终高质量按时完成了任务,在展讲时讲出了自己的风格,写综述时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理解。

李宁政 5 课堂合影

5 《高等分析技术》结课展讲合影(笔者在左五)

《半导体化学》的老师只有一位,但她一人讲授的课程同样令人醍醐灌顶。她的课程有进实验室实操的部分,因为疫情改成了录像讲授,线上考核。面对她对于半导体工艺理论的讲解,有些同学终究未能领悟其奥妙,而实验部分则成为这种情况下对于理论内容的重要补充。她的教学内容是与时俱进的,会根据历次教学效果做出调整。这使得她的课程容易上手,值得一学。

在知识的学习之外,国大的校园生活也是舒适宜人的。即使只在理学部游荡,食堂菜品的丰富度也是很高的:中餐窗口总是排满长队,印餐的香料味令人流连忘返,韩餐、日餐、泰餐等世界各地菜品也经常打动人心。当然,吃了这么多容易体重上升。不过问题不大,国大的校园也提供了良好的运动环境,不用提校园健康中心(University Health Center, UHC)建筑里多到无法计数的健身房,就单是理学部北面的400 m操场就令我运动兴致大发:第一天到国大的我就在操场上狂奔了一圈,之后上课的每周,我总是要抓住去国大的机会,在这片操场上好好地挥洒一下汗水,这一挥洒不要紧,我不仅在国大重新捡回来了丢失将近一年的10 km体能,还顺手打破了个人连续耐力跑的纪录:15.4 km。每一次工作日来到国大的操场上跑步,都是一次对速度或耐力的考验,这对于缓解上课后思维的迟钝有着极大的作用。

李宁政 6 跑步记录

6 跑步记录(实际里程为15.4 km

国大之外的生活也是我们在新加坡经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我总是很感兴趣,喜欢在课业压力不大的时候到处游荡。新加坡很小,我曾在一个下午之内从新加坡最北端穿梭到最南端,看到北端新马边境上的柔佛海峡和南端的马六甲海峡。新加坡的东西两端也不远,从最西边的大士连(Tuas Link)到最东边的樟宜机场,一条地铁线就能相连。但即使新加坡如此的小,它也有着丰富的故事。我曾从丹戎巴葛沿着废弃的路基徒步15公里到废弃的武吉知马火车站,了解到了新马铁路的前世今生。新加坡最为标志性的滨海湾我又怎么可能忘记呢?鱼尾狮矗立在新加坡河的入海口,兀自喷着水;对岸的金沙湾酒店昭示着这里的财富。新加坡确实是一个小但多元,有趣而又美丽的国家。

李宁政 7 滨海公园

7 兀兰滨海公园,海峡对面即马来西亚新山

李宁政 8 新加坡南岸的海

8 新加坡南岸的海

李宁政 9 废弃的火车站站牌

9 废弃的武吉知马火车站站牌

新加坡是呆不够的。在国大的学习生活和新加坡的日子结束前的几天,我对我的队友如此评价道。带着不舍,我们登上了回国的飞机,在五日的隔离中结束了这次热烈而又梦幻的新加坡访学之旅。或许,若干年之后,我会再来新加坡,再来国大。可能是继续我的学业,也可能是在此做些工作,但无论如何,这四个半月的经历已经烙印在了我的记忆之中,成为了我人生中精彩的一段篇章。

李宁政 10 合影

 

10 2022-2023秋季学期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同学合影

 

    本文作者:李宁政,2019级化学专业本科生,于2022年秋季学期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