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 Up My Mind to Make a New Start – UC Berkeley访学随笔

  • 张金晖
  • 日期:2023-04-06
  • 13975

       几经换乘,我终于坐上了香港前往旧金山的飞机,面对未来五个月的新生活,我想将《Going to California (Led Zeppelin)》中的一句歌词改作Going to California with worry in my heart以形容我的心情——和另一片大陆上的人打交道,自己照顾饮食起居,坐在异国的课堂里学习……令我感到紧张而又期待。

       初到伯克利,生活上的种种不适应最令人手忙脚乱。我和室友作为烹饪新手,在访学前的假期才临时抱佛脚,学了做菜的基本方法,一边需要置办各种家具,一边又需要花上两个小时做一顿饭,还常常把厨房弄得一团糟。幸运的是,精心准备的饭菜勉强说得上色香味俱全,我们这才没有丧失做饭的积极性。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教授们千奇百怪的口音和飞快的语速还是为跟上讲课速度平添些许困难。由于学期初还有保研事宜尚未办妥,我选修了选中概率较大且相对熟悉的两门课Data Structures和Efficient Algorithms and Intractable Problems,以及在国科大就想学但一直没机会上的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UC Berkeley作为世界上最知名的大学之一,其课程讲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所修课程均安排2 ~ 3次阶段性考试以检验学习成果,每周还会安排survey听取同学的反馈。而每周的讨论课和实验课则最能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助教会对lecture做进一步的补充阐释,并不厌其烦地解答问题。每门课均建有课程网站,提供多种学习资料的开放获取,足见其学习资源之丰富,以及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程度之高。另外,这里的课堂氛围相当活跃,当地同学不会考虑他们的提问是否显得幼稚,而更在乎发问时透露出的自信和对知识本身的探讨,师生之间的问答往往像一场轻松的small talk。

       我能明显注意到UC Berkeley课程所具有的产学研结合之特点,以Efficient Algorithms为例,学期末时由主讲教师挑选其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进行讲解,内容与时俱进,每学期皆为不同。部分社团则与工业界关系密切,会定期举办活动,为学科爱好者提供进入Apple和Pixar等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这是一般学校很难做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有幸听到James Demmel教授执教的Efficient Algorithms,他是美国科学院、工程院、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年近七十仍能精神焕发地站在讲台上,讲起课来风趣幽默。国科大由卜东波老师开授的算法设计与分析与之在课程设计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也对老师们曾到各名校考察一事有所耳闻,两门课算得上是优势互补。前者所授内容虽更有新意,但卜老师的算法课思路更加清晰,在我心目中则更胜一筹。

        UC Berkeley的课堂和EECS系所获奖项

       UC Berkeley的课堂和EECS系所获奖项

 

       我在访学前曾拜访过学业导师孙院士,他提醒我到国外要多去校园外走走看看,我时常记起这一点,加上外国人强调work life balance,我入乡随俗,学习之余游历了旧金山、硅谷和西雅图等地,并参观了Stanford,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和Columbia等校,深切感受到各地不同的风貌,也对几所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成功之处略有体会。特别是感恩节期间,我和王鸿烈、穆宇栋两位同学相约到美东旅行,见到了在波士顿做科研的王雍琦同学,他带我们深度游览了MIT校园,而作为私立大学的MIT,其办学理念又与UC Berkeley截然不同。

Midtown ManhattanDowntown Seattle在MIT拍摄的合照

 

Midtown ManhattanDowntown Seattle在MIT拍摄的合照2

Midtown_ManhattanDowntown_Seattle在MIT拍摄的合照

 

       各地的博物馆建设也颇为可圈可点,除多所学校均建有自己的博物馆外,知名的Metropolitan和Alcatraz Island也别具特色,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当属张科老师推荐的Computer History Museum。其中收藏了System 360,CDC 6600和Cray-1等计算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机器,也有磁芯存储器、硅圆和Unix许可证等难得一见的物件,还有Master Chief,Google Server等各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产物。我能在这里真切地感受到计算机如何从占据整个库房的庞然大物演变成能随身携带的个人电脑,如何从一粒粒沙子变为虚拟世界的载体。不得不说,美国人似乎很擅长收集各种有历史的事物,并将其装进博物馆。

馆藏CDC6600

馆藏CDC6600

 

       如果说波士顿给人一丝历史的厚重感,那么加州的标签便是活跃和自由。作为Free Speech Movement的发源地,UC Berkeley处处能让我感受到当地人对各种自由权的追求,从Moffitt Café满墙的海报,到最后一次Data Structures课上的求婚,亦或是期末季图书馆的裸奔,无一不刷新着我对外国人开放程度的认知。而UC Berkeley作为一所包容力极强的公立大学,我在这里能见到世界各地的访学生,也结识了来自国内其他高校的同学。

       我曾奔往海边和学校后山,欣赏伯克利的日出日落,也曾登上Sather Tower,一览湾区风光,却未曾料想这140天的日月轮回在我写下这篇随笔时已然结束,离开这个我观看了人生中第一场演唱会、第一场球赛的地方。如果要问这里的什么最让人陶醉,我想第一个是晚霞中的金门大桥,在山坡上眺望,总能让我想起Neil Young的那句“All the colors in the sky. Kiss another day goodbye”。而第二个一定是宜人的气候,正如Bob Dylan所说的“California’s got but one”,温暖的四季难免勾起我对故乡春城的思念。感谢好友和同行同学的帮助和陪伴,让我得以度过初到时的艰难时光。短短五个月,除了收获一份还不错的成绩单,我对未来、对周围的种种事物有了更多的思考,我想《Going to California》的那句歌词改作Going to California with a wish in my heart. Made up my mind to make a new start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或许更为恰当,我愿带着这万千思绪,迎接新的生活。

Sather Tower俯瞰校园后山看日出

Sather Tower俯瞰校园后山看日出

 

本文作者:代瀚堃,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于2022年秋季学期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