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EPFL访学究竟是什么样的体验?从飞机抵达日内瓦,一直到取得回国绿码,我都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前往瑞士的过程无比艰辛。我们转机至阿姆斯特丹遇上暴风雨警告,不得不从再次转机途经哥本哈根抵达日内瓦;抵达瑞士后又遇到行李延误,在没有任何生活用品的情况下精疲力竭地抵达了宿舍。所幸同寝室的室友尽心相助,替我用法语联系行李公司,还借给了我牙刷,勉强算是安顿了下来。我希望自己一直能够记得,曾经有一位朋友说过,因为相信自己到了一个新地方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一定会尽力帮助别人。
在瑞士独立生活,可算是完成了一次蜕变。在国科大,我三餐光顾食堂,总是在学校自习。来到瑞士的最初几天,我甚至不知道生肉应该先分装再冷冻,从国内带来的方便面常作为救命稻草,每天就在学校,宿舍和超市之间奔跑;而渐渐地,烹饪和逛超市成为了我钟爱的放松方式,访学同学聚餐时众人也会称赞我的东坡肘子和蒜泥白肉,闲暇时也会去游览洛桑的大街小巷。瑞士洛桑是一座依山傍湖的小城,这里有着庄严肃穆的大教堂,亦有舒适便捷的轨道交通;这里有坚守近两百多年的正宗瑞士巧克力店Blondel,亦有华人学生集体好评的中餐馆好时光。不同时间、不同文化的跨度在波光粼粼的雷曼湖中溶解了,丰富而又内敛。在此停留五个月时间,我也对这座城市产生了依恋之情。
左—洛桑大教堂;右上—雷曼湖;右下—奥林匹克博物馆
EPFL朴实而别致,具有明显的科研气质。教学楼和实验室交错相通,我第一天前去的时候完全迷路,只能靠谷歌地图寻找教室;化学楼则四处可见通气管道和钢架,自己似乎是在一间微型化工厂上课。这里的课程则是多元而深刻的。化学专业将无机化学分出了s/p区元素化学,配位化学、高等无机,而分析化学延申出了谱学、前沿仪器、核磁共振等等。想要致力于环境光化学的我,有幸在这个学期能补充自己所匮乏的仪器知识和物化理论。EPFL的教学目标与国科大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培育顶尖的科研人才,其阶段性、多元化的专业课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同时,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各有特点,化工原理课程中,我们获得了Matlab软件练习反应器模拟,而在谱学课程中,老师一步一步地带着我们推导Born-Oppenheimer近似;核磁共振的课程中我们去实验室参观共振成像技术,而前沿仪器则是一场逍遥自在的旅程,Osterwalder教授将他的研究随意分享给我们,并且根据我们感兴趣的仪器去查资料或请其他教授上课。我从未接触过分子反应动态学,因而在第一堂课上如听天书,而在听了我的疑问之后,教授莞尔而笑,’You won’t fail’,告诉我大家都没有相关的科研经历。而在期末作业中,我查阅文献学习了两个我闻所未闻的领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和气液界面分子反应动态学,再完成了presentation和文献综述。我如今能够自豪的说,我有探索未知的勇气。
左—雪中的EPFL;右—奇特的教学楼,奇特的教室,奇特的装饰品
Professor Andreas Osterwalder & us
在异乡,最难忘,是他人默默流淌的善意。EPFL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因而给人的排外感也并不强烈,我有幸认识了不少性格迥异的好朋友。来自克罗地亚的Léa是一位中国迷,经常问我关于原神的问题;来自法国的学霸Máté有清晰的规划,想要尽早从事基础物化研究,一年学两年的课程,而我们两个常在课上抢答问题;化学反应工程的助教王学长则是在此就读的研究生,为我的方向选择提供了独到的意见。在国外用英语上课本就有些困难,而大家经常用法语交流则更增加了挑战,自己能够适应在EPFL的学习,也多亏了许多同学在习题课上与我一同分析讨论。而同一宿舍的室友则为紧张的学习生活添加了欢乐和色彩。我们四个人中,本地人Melissa是素食主义者,极其注意寝室卫生;瑞法双国籍的Martin酷爱奶酪和披萨,热情地请我品尝了瑞士当地的社交食物raclette;来自法国的Isaure曾经在泰国长住一段时间,因而热爱东方美食。大家的饮食习惯迥异,因而一起做饭时妙趣横生。Martin第一次看到我做蒸蛋时,诧异地问我为什么往鸡蛋中加水,而当我看到Melissa用锅来煮米再倒入番茄酱时,也在一瞬间理解了那种心情。
化学系的聚会;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玩poker
短短的五个月,我能从瑞士洛桑带走的,除了知识和纪念品,更有面对自己的勇气,探索学术的热爱,求同存异的豁达。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不仅能够获取新知识,新体验,更能帮助人重新认识自我。往后的同学们,愿你们也能鼓起勇气,踏上一趟前往异乡的旅程,探求新知,亦探索自己。
本文作者:景嘉驿,2019级化学专业本科生,于2022年春季学期前往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交流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