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FL生存志-访学是我的序章

  • 张顶兰
  • 日期:2022-07-12
  • 6759

自去年九月离家前往瑞士,到现在已经整十个月。这十个月里我艰难地适应着国外生活,从一个做西红柿炒鸡蛋前要在B站看王刚老师教程的厨房废物,慢慢进化成了一个能在普遍昂贵的瑞士超市找到便宜好吃的速食、被中餐厅老板记住喜好的厨房废物。

是的,我还是不喜欢做饭。都说留学最先锻炼的是厨艺,我现在确实是不会饿死自己的水平,但是再往上也没有别的追求了。某天决心给外国室友做一顿中国菜,一筹tuoyan就是三个月,最后花了两个小时,用水煮鱼、红烧鸡翅、虾仁滑蛋让他们感受了低配但还算好吃的中华美食。

柴米之外,我还是经常想家,经常因为孤单而莫名流泪,但是我已经有了新的、很好的朋友,找到了打球跳舞的去处,也对EPFL校园、对洛桑小城有了更多的了解,逐渐对接下来两年在EPFL的研究生生活有了一些自信和归属感。访学的十个月给了我宝贵的机会、奇妙的体验,还有未来的可能性。我很感谢这十个月。

初来时大四上,我选了一门本科生课、一门研究生课,和一个研究生的学期项目。本科生课Introduction to Machine Learning很棒。网安在本科阶段没有相关必修课,虽然内容有接触过,但是跟着老师的节奏,从线性监督学习中的一些经典回归、分类模型,到非线性的聚类模型、核方法、人工神经网络,再到更为前沿一点的强化学习这样走下来条理非常清楚。每一节课程知识点讲解完之后都有相关的hands-on,从Python的基础知识开始练习,自己动手,在一定框架基础上完成课上讲过的模型,整个过程很有成就感,也对每个参数的含义、应该如何控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妙的是workload也不是特别重,不会很肝还能有种自己在进步的感觉真的很好。研究生课Introduction to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也收获很多,但是老师的教学内容要自己看以前的视频,课堂上只复习和答疑,这种形式我不是很喜欢。动手的部分也相对较少,整体更偏向理论一些。

这两门课的内容都和我做的学期项目密切相关,一边在课堂上学习理论一边在项目中实际应用的时候感觉确实非常亲切。我在来访学之前就联系好了实验室,进行名为Framing in Wikipedia的学期项目。在这个项目里我爬了Wikipedia上的争议文章词条,进行主题建模,找到对文章中立性有较大影响的主题,并且建立了一个能根据主题分布判断文章是否中立的模型。整个项目期间指导我的博士非常细致,中间遇到的每个困难都非常详尽地为我讲解解决方法和背后的原理,在我中期答辩和结题答辩的时候更是仔仔细细地帮我修改PPT的内容、逻辑甚至用词。我因为这个项目得到了老板的推荐信,它可能也是我拿到EPFL录取的重要原因。

大四下没有选课要求了,但是在学期初,毕设压力小的时候,我去旁听了一门很感兴趣的课Cultural Data Sculpting。在这门课上我们去了学校里的艺术展馆,更妙的是里面有关敦煌、古印度、埃及的很多复原展示项目都是授课老师主持完成的,这种大佬就在我身边的感觉特别神奇,展示着科技作用于人文艺术的强大力量。虽然后来因为毕设没有做这门课的期末课题(包括文物的3D建模、传统舞蹈的动作建模等等),但是!我的硕士项目正是Digital Humanities,这门课也成为了我未来的必修课,期待明年又会有着怎样的有趣课题!

1艺术展馆

(图1:艺术展馆的埃及狮身人面像全局复原,摇杆可以操纵观看视角)

EPFL校园也不算太大,但是比起国科大来说还是大不少,加之不是每个门都能随意进出,我起初经常下课后迷路绕不出来。校园里最常去的地方除了教室就是图书馆。EPFL的图书馆造型非常独特,高低之间多有起伏,靠窗的座位视野都很开阔,临湖方向还能看到远山和湖泊,自习时心情都会变好。和国科大相似的是,到了考期临近的时候,图书馆总是人满为患,已经完全被大家卷到了。

组合1 副本
(图2:计算机学院的楼;图3EPFL图书馆全景;图4:图书馆门口排长队;图5:日落时分的图书馆)

校园之外,洛桑还是有不少好玩的地方。起初由于担心疫情(和不爱爬山),我其实不太出去hiking,但是有如蓝宝石一样的厄希嫩湖,确实让我惊叹于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偏爱。洛桑是国际奥委会的所在地,北京冬奥会时我去参观了奥林匹克博物馆,在冬奥特别主题展里感觉北京冬奥离我格外近,好像谷爱凌就在学校旁边拿了金牌似的。还有圣诞时的圣诞集市、古典音乐会、各种音乐节……我探索了一小部分,依然期待之后会遇见的更多有趣事情。
组合2

(图6:厄希嫩湖;图7:奥林匹克博物馆;图8:三重奏音乐会;图9:秋天的日内瓦湖)

 

 

洛桑偶尔会下雨,但是天晴的时候天气特别好,光是坐在湖边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看着鸭子和天鹅慢悠悠地、无所谓地在paddle的人附近巡视它们的领地,光影在湖面上泛起又荡开,被阳光均匀浪漫地亲吻,时间就在这里缓慢。

(图10:湖边;图11:秋天拍的照片)

 组合3

    在瑞士,独处的时间很长,但我依然没来得及适应孤独。每周最快乐的时光还是和朋友们一块儿聚餐或者出去玩的时候,朋友的生命力也让我变得更鲜活。一起来访学的刘舒枫和王潇涵都从不认识的同学变成了写进毕设致谢的好朋友。我们仨在瑞士可以说是相依为命,申请季互相勉励,需要的时候随叫随到,一起爬山、骑车、开黑、逛超市、在群里说一些很呆但是很搞笑的话。每周末晚的聚餐从填饱肚子、弄不清油和醋,到整花活展示手艺,(他们的)厨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我真是太感谢王潇涵和刘舒枫大厨了,我真的好讨厌做饭,感谢他每次都做好多菜让我只用付出洗碗的劳动就可以心安理得享受超级丰盛的美食,炸鸡、芒果饭、红烧猪蹄、鱼香肉丝、红烧肉、辣子鸡、藕盒、火锅、甜汤、蛋挞、馄饨皮包的饺子,每一个都是我在瑞士快乐起来的动力。


(图12:初来的时候做的饭,那天把醋当成了油,炸鸡是酸口的;图13:后来某次做的饭,摆盘到口味已经都很棒了)

组合4
 
(图14:年夜饭;图15:合照)

 

六月是毕业季。朋友圈里的同学们都在拍毕业照、晒毕业典礼、筹备毕业旅行的时候,我总觉得这一切都离我很遥远。我没有分离的不舍,因为我已经一年不曾和大家相聚了;我没有前往新生活的无措,因为接下来的生活与我现在的状态不会有太大的区别;我也没有强烈的对未来的期待,我的马车会继续往前,平缓地、坚定地。不过我还是在凌晨三点定了闹钟起床看毕业典礼直播,期待“如果我在”,好奇为我拨穗的老师是哪位。疫情在两个时间点把我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一次是大二下在家上网课的那个学期,我大三一整年都还一直觉得自己大二下还没念;一次是大四上在外访学,我很难觉得我已经本科毕业了,好像所谓读研只是我访学的延续,总有一种等我回国了,我还是能回到玉泉路的错觉。可惜其实已经不能回去了。

不过这样也好,接下来的两年我还是可以吃到王潇涵做的饭,以后有学弟学妹来访学我可以带他们逛校园,还可以和我的朋友们保持一种跨半球的密切联系(嗯大部分好朋友都在美国和国内),好像我和果壳的联结还一直紧紧系着。我希望未来会一切顺利,但,我也说不好,正如我二月五月的回国航班都经历了熔断和取消,生活总是处处有障碍。不过认真生长着,即使偶有脆弱,时常幼稚,前面总有微小温柔的光,陪伴着漫漫长夜被照亮的路,去到我们期待的地方^^(来自人间萤火!超级好听)

 

最后!欢迎学妹学弟来EPFL访学!接下来的两年内我都可以带你们出去玩和介绍生存秘籍XD

 

作者简介:刘薇迩,2018级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生,于2021年秋季学期前往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交流访学,后因疫情延期半年回国,并在国科大导师指导下远程完成毕业设计。毕业后将在EPFL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