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事明志——伯克利访学杂录

  • 张金晖
  • 日期:2020-09-09
  • 3841

       夏至已过,头顶的骄阳用它的灼热提醒我大三春季学期的访学已成过去时了,可加州的乡野蓝天还犹然眼前。经历了这许多的我,思绪飘回了去年。

       申请UC Berkeley访学对我而言是一次试水。我大二下学期以前的GPA只有3.75,在材料专业里只能排第10名。访学通知里给出的材料专业访学名额是8位,而材料专业一共有12人递交了申请Berkeley访学的资料。不抱很大希望的我还是做足了准备。我赶在六月中旬考了第一次TOEFL,拿到了101分,在六月底之前拿到了护照,又在期末考试之余认真准备了个人简历等一系列申请资料。像第一次寻找工作的人,心里有一点紧张和不安的希冀。期末考试后,各科成绩陆续出现在了课程网站上,我的GPA升至3.79,排名升至第7,这给了我些许信心。

       八月份的面试进行的似乎还算顺利,Berkeley MSE学院的主任Sherburne教授(后来我还选了他的相变与相变动力学的课)在面试过程中的微笑尤其让人安心。申请成功的消息在大三上学期开学以后才发在了本科教育网上,那时的兴奋与高兴,直到现在我都不能忘怀。

       伴随访学申请成功的是一系列更为细致的准备。首先是访学期间的住房,然后是签证,再然后是预选课。我和一位同系的同学以及一位物理系的同学合租了一间房,那时的我们没想到将来我们会在美国共同度过一段艰难的时光。准备签证所需的各类材料耗时许多,好在我的签证拿得极为顺利。有几位同系的同学没有过签,失去了参加访学的机会。现在来看,说不清这是祸是福,但我知道自己无悔于最初的选择。预选课时,我详细浏览了Berkeley提供的课程信息网站中2020年春季学期开设课程的课程大纲与预修课要求,根据Berkeley方面的学分要求,在与学院秘书就课程抵免情况进行沟通后,初步选择了几门课。之后是紧张的期末复习与期末考试。考试结束后经过几天的短暂休整,收拾好行李,整理好心情,我于1月13日正式踏上了出国访学的路途。

       接近一天的飞行与转机等待令人疲惫不堪,抵达旧金山国际机场时当地已临近傍晚时分。旧金山市没有想象中的高楼林立,大多建筑楼层不高,城市道路颇有历史感,总体上是一般的都市景象。给我印象较深的还是湾区的跨海大桥,通体白色,斜拉的钢索延伸得很远,在暮色中有几分壮丽。后来也远距离看过大名鼎鼎的金门大桥,通体红色,在斜阳下熠熠生辉,很是耐看。到达公寓时天色已黑,公寓除了我们同校的三人,还有一位西安交通大学的同学和一位美国人。放置好行李,在周围的街区买好生活必需品后,困意战胜了兴奋感,驱使我们早早入睡以倒时差。在后来的时日里,我渐渐习惯了在Berkeley的生活,喜欢上了Berkeley温和明朗的天气与清新的空气,也喜欢上了Berkeley自由的学术气氛。

San Francisco

 

       在国外学习与在学校时最大的不同就是常常需要自己做饭。美国的餐馆菜品价格昂贵,也不合我们的口味,除了上午最后一节课与下午第一节课的间隙很短只能在餐厅就餐外,大部分时候,我都选择在公寓自己做饭吃。在家时我几乎没做过饭,刚到美国时完全根据能买到的菜和肉凭感觉乱做。起初兼顾学业和做饭还有些不适应,后来渐渐习惯了,也开始从网络上学习做菜,终于也改善了伙食。

       Berkeley依山而建,公寓在Berkeley校园的西面,从公寓门内到课堂所在的Hearst Memorial Mining Building有好几个上坡。从公寓出发经过两个街区便到Berkeley的西门。说是西门,其实并没有大门,就是两块很宽阔的草坪被一条小路分开,小路爬坡而上,到达一列台阶,台阶边种着些树,台阶上是一个小广场,往里走便是Berkeley的校园了。校园里满眼都是绿意,在这个时节给人以整个校园四季常青的感觉。经过一个花坛,往右走可以看见充满科学历史感的Valley Life Sciences Building,该建筑十分雄伟,高大庄严,外表铭刻着各种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图案。往左是一个大坡,坡的左面是天文系的楼。两条路中间是一个巨大的草坪,Berkeley的草坪上总不缺人。Moffit Library也在两条路之间,这栋五层楼的图书馆是我在Berkeley最喜欢也是最常去的图书馆。整个图书馆风格现代,三楼和四楼各有一个入口,三楼和四楼总有嘈杂的人声,是供大家讨论用的楼层,五楼很安静,通宵开放,其中可以躺靠的隔间座椅极为舒适。两条路在Berkeley最大的草坪前汇聚,这里是Berkeley的心脏,标志性建筑University Library和California Hall以及钟楼广场都在这里。这里的草坪见证着Berkeley最大的人流,也是Berkeley人休息玩耍和沐浴阳光的好去处。晚上的Berkeley钟塔通明,Moffit的灯光照亮了部分草坪,夜景静谧。草坪向东便是Evans Hall和Hearst Memorial Mining Building。后者是MSE学院主要的教学楼和实验室所在地,名字是为纪念一个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人物而取的。

The University Library

 

       Berkeley的课程设置较我校的课程设置宽松一些,一门课乃至一学期的教学量没有我校课程的教学量大,同时我也没有明确了解到有哪些专业课是必修课,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较大,Berkeley也允许本科生选择适量的研究生水平课程,我觉得这种教学方向和内容的宽松性确实适合Berkeley这种一个专业人数众多的学校,但于我校的教学也应当是有可借鉴之处的。打好科研基础的同时,也可在本科阶段在感兴趣的方面进行适当的深入学习,为将来的研究工作提前开一扇窗。

       Berkeley的课堂较国内大学课堂更为活跃,气氛十分放松,教授们授课风格诙谐而不失严谨,喜欢学生当堂提问也乐于解答。我最终的选课与预选课有些许出入,原定选三门专业课最后还是选了四门。这四门课的难度相对国内的课程难度不大,在初期的学习中对英语教学环境也适应得较快,熟悉了教授们的语音语调后听课不是很困难,在向教授提问时也基本能够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在阅读国外经典教材的过程中,我时常感叹于国外学者将专业知识阐述得浅显易懂的能力,严谨客观而又常常不失风趣。这种轻松自由而又讲求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的学术氛围显然经历了长久的酝酿和发展才演变至今。中国要成为国际学术中心,就必然要形成类似的良性学术氛围,这需要长久的积淀和所有学术人的努力。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我都乐于整理好后向教授或助教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口语,又真正有所学所思后的收获。

课堂一隅

课堂一隅

 

       完成各门课程的作业令我收获良多。相变与相变动力学课程涉及到理论计算,需要使用科学软件进行计算和绘图,这促使我学习使用Mathematica来完成作业。初学Mathematica时,我耗费了许多时间熟悉各类代码的作用和符号的输入,一次作业常常需要八九个小时来完成。经过反复的使用和练习,我已能使用Mathematica写出漂亮的作业。有时涉及到用示意图来阐释解答问题,为了电子格式的统一,我又学习使用Adobe Illustrator绘制各类示意图。材料表征课程的作业提问十分开放,我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研读参考教材和查阅相关文献以回答各色实际但我对之感到陌生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很多课上碍于时间没能细讲的知识,学会寻找资料并根据资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开放式的作业既给了我挑战,又让我不断突破自身边界学习各种科研技能和打开思维解决问题。薄膜材料科学与技术课程要求两人共同完成一份Proposal,形式类似于论文。我的partner是一位美籍台湾人,她自幼在美国长大,还能说得一些中文,平时我都尽量用英文与她交流。在完成这份Proposal的过程中,我们共同完成了文献阅读与总结,由她来组织材料撰写一稿,我进行了材料的补充和文本的删改,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国内大学英语IV的实用性,曾在国内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过一篇完整论文写作的我在学术文章的写作过程中虽也经历了些痛苦,但总归是顺利完成了写作,并且取得了93的不错分数,在英文科研写作上有了进步和收获。

       整个学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最初一个多月的课堂教学还是之后的远程网络教学,我都没有缺勤过课程,所有课程都有相应的笔记记录,所有课程的作业都认真完成并及时上交,最终三门3学分的课取得了A,一门4学分的课取得了A+的成绩,可以说认真完成了学习任务,没有辜负学校的培养。

       整个访学的不愉快主要都集中在了新冠疫情上,回想过去三个月在美国委身一室之内,有家而不得归的经历,我唏嘘不已。

       2020年初开始肆虐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整个世界都变得躁动不安,每一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彼时身处异国他乡的我,不仅忧虑国内的疫情对亲朋好友的直接冲击,也开始对美国日渐显露的不好苗头产生忧虑。

       二月份时我得了B型流感,所幸及时就医,除了两周的身体不适外,没有对学业产生太大的影响。在那之前,访学生活是平常而充实的,每天除了做必要的饭食外,大部分的心思都扑在了学业上,对美国的生活也习惯得很快。

       在那之后不久,大约是在三月初的时候,美国的新冠疫情终于浮出水面,没过几天UC Berkeley校方就传达了开始实施远程教学的命令。国内曾经历的恐惧与不安终于降临在我们头上。感染流感的经历和对当时各方面新闻的综合分析让我意识到美国很有可能成为继欧洲之后的下一疫情中心,但出于对访学学业的考虑,我选择了根据实际情况走势做决定。

       三月中旬,在情况持续恶化中,我和我的室友们度过了心理上充满煎熬的一周多。3月14日,Berkeley校方以邮件的形式告知所有人,确定剩余学期将全部以远程教学的形式完成。得此消息,我下定决心要回国继续完成访学学业。考虑到时差等各方面问题,我写了多封邮件咨询回国后继续完成访学学业的相关事宜,同时因为当时正在赶那份Proposal,我计划在提交了Proposal后再购买机票。没有想到,就是短短几天的耽搁和机票时间上几天的差池,就让我身陷危邦不得归。

       台湾宣布3月24日之后旅客不得在台北转机,这让我和另一位室友一起购买的3月26日经台北转机飞往成都的机票变成了废票,而购买了3月18日经台北转机上海的同系室友则好运地回了家。不死心的我连夜查询购买了经香港转机的机票,但随后香港也宣布了停止转机服务,回家的希望又一次化作泡影。之后4月6日旧金山直飞广州的昂贵机票也未能成行,至此我在绝望中接受了滞留美国无法回家的既成事实。

       美国的疫情迅速爆发,统计数字震惊了全世界,而我对此已然麻木,并不惊讶,更多的是忧虑美国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我深深怀念着在国内的安全感,在沮丧之余还是鼓舞自己每天都要过得尽量开心和有意义。口罩等必须的医疗物资在美国短缺至极,所幸我们未雨绸缪提前购置了免洗消毒液,酒精和N95口罩等必备的医疗物资。每周除了一次必须的出门采购食物,我们都闭门不出。低落中我开始认真学习做川菜,做菜成了我在美国学习之余的一道亮色。我们好运地在公寓附近的华人超市买到了川菜所需的各种材料,我通过美食作家王刚的视频学习烹制川菜。每到下午饭点时,我便兴奋起来,在室友的帮助下做现学的川菜,切菜焯水,剪干辣椒,准备料头料汁,下锅炒制,忙得不亦乐乎。前前后后,我总共做了二三十种不同的川菜,每天黄昏后的晚餐闲暇时光里,我和室友品着川菜,聊着人生,这段经历成了我光辉岁月里的珍贵回忆。

       在学校和大使馆的帮助下,我和一起滞留美国的同窗们于5月24日乘坐包机飞往中国青岛。在此之前纵有诸多曲折,终能成行便是天大的福运了。我诚挚感谢为滞留在美国的留学生归国做出不懈努力的使领馆工作人员和关心我们的学校领导老师,感谢国家在危难时顶着境外输入的风险欢迎我们回家。

       对我而言,这次访学经历意味深厚,意义深远,滋味丰富,所想所思所感远非寥寥几千言所能涵括。于学业,国外自由而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学术资源让我感触颇深;于生活,身处异地自己做饭促使我更加独立学会如何照顾好自己;于国事,美国重经济和私利而轻民众生命安全的做法让我感叹中国不惜牺牲经济尊重和保护公民生命安全的难能可贵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令人震撼自豪。中国大出于世界非一朝一夕之功,我辈科院青年当心怀家国肩负起伟大复兴的重任,为中国科学科技进步尽个人的一份力,无愧于己,无愧于祖国的倾力培养。

学生合影

学生合影

 

 

作者信息:杨阳,2017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于2020年春季学期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