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访学记

  • 日期:2019-04-25
  • 4434

作者:卢一豪

       因为芝大采用"学季"quarter)制,所以十月初开学,而我们的交流项目持续两个学季。开学前的迎新周(orientation week),我们整个交换项目来自世界各地的五十几名同学与芝大2022届本科生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这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芝大学生的热情开朗,无论相识与否,他们总会热情的邀请你去他们的聚会:从文化差异谈到经济体制,从选课谈到职业规划和学术理想。他们的热情屡屡让我这个有些沉闷的人也兴致高昂起来。

       开学之后,我看到那些取得过出色成绩的教授也站在讲台上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比如今年刚获得沃尔夫奖的Gregory Lawler就在给本科生开设随机过程,在课上能清晰感受到教授们清晰的逻辑以及对学科发展的精准把握。因为芝大的学季制度,每个学期就只有两个半月,所以期中、期末考试的节奏很快,平时的课业压力比较重。所以校园里最常见到的是背着书包行色匆匆在教室、图书馆和食堂之间穿梭的学生。我的与我一同来交流的埃及舍友也时常和我说起芝大经济学课程的高难度,他说尽管来了芝大每天兢兢业业泡图书馆,绩点还是没能保住。但是他觉得这不重要,因为他确实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这让他很有成就感。而选修了几门研究生统计课程的我也有类似的感触,课堂上教授讲的不仅是统计方法,还有一个方向在不同年代的研究重点。说到关键处,他们往往会提及在那个阶段最重要的工作、研究者和他们的一些故事。这样将一门课至于历史的大环境下来审视和学习,让我不仅能明白统计方法出现的必然性及其必要性,还能更深刻的把握学科发展的规律。在芝大的两个学期,我每学期各选了三门包括数学和统计的课程,大部分都是研究生课程。这些课程给我的印象是很尊重教授对各自领域的理解和课程设计,不对教授设限。因此教授们在课堂上更加发挥自如。课后的作业大多是教授的原创题,紧扣课程内容,又有一些很有意思的题型,比如将一些定理证明拆成几个小问,逐步推进。

chicago1

         芝大位于芝加哥南部的海德公园,我居住的地方正是海德公园一条较为繁华的街道,这里像是一个小型的世界博览会,你可以在楼下买到埃及的水烟壶,可以吃到意大利餐、墨西哥餐、日本寿司、香港炒饭等。这里还是当年奥巴马在芝大教书时居住的地方,街上有一家出名的早餐店,据说奥巴马每天都去那里吃早餐,而餐厅也将那张桌子保留至今。街上有着一块石碑,上面雕刻着"奥巴马和夫人初次接吻于此处"。距此不远的芝大校园精致而又美丽,传统的哥特式建筑在夕阳下散发着历史的芬芳。墙壁上密密麻麻的爬墙虎、校园内合抱粗的大树、随处可见的穹顶式建筑无不在昭示着这座校园悠久的过往,让人神往。校园里车辆禁行,保证了校园的安静。草坪上三五成群的人们捧着书安静的读着,午后温暖的阳光照在悠闲觅食的松鼠身上,这一切都让我感到美好。芝大的图书馆也是世界闻名,古老典雅的Harper图书馆,现代明亮的Regenstein图书馆以及各院系自己的图书馆都是课后同学们的聚集地。

chicago2

      在芝大的日子让我感受到文化交流和碰撞、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跟随大师学习的快乐。半年的访学结束了,看到了世界的辽阔和无限的可能。

 

           作者信息:卢一豪,2015级数学专业本科生,2018年秋季赴芝加哥大学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