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西部,开拓奉献”——本科生赴甘肃开展专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王夺奎
  • 日期:2019-08-18
  • 4842

       7月22日早六点,“传承科学梦,建功新时代”2019年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赴甘肃实践队伍在北京西站集合,等待着踏上前往祖国西部的G427次列车。本次活动由青年班主任单素素老师带队,在中科院兰州分院以及部分研究所领导老师的支持下,同学们将赴中科院在甘肃部分野外台站、研究所参观学习,实地感受和学习中科院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扎根西部,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开拓奉献的精神。

       经过七个小时的飞驰,同学们在中午到达了兰州。同学们都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好奇、憧憬,对接下来几天的行程充满期待。

走进临泽,感受野外台站科研生活

        7月23日凌晨四点半,国科大一行人又踏上了前往张掖的动车。抵达张掖后就直奔临泽县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寒旱研究所)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如今临泽站的科研和居住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蓝天白云之下块块相连的农田中掩映着台站里的几栋建筑,旁边的菜园中种植着各种蔬菜瓜果,远方的杨树也在微风中飒飒作响……

参观临泽站

       傍晚时分,台站的杨淇越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台站的研究项目试验田和野外观测实验点。临泽站最初作为风沙沙害防治与绿洲建设的研究台站,到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站的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现在已经成为了以流域生态水文为核心的多学科研究基地,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五个:绿洲生态水文研究、干旱区植被生理研究、干旱区土壤与绿洲农业研究、森林生态水文研究、流域尺度的水文资源效应和水资源管理研究,并且与之匹配的有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监测试验场、荒漠生态系统监测试验场、荒漠湿地监测场、固沙植被动态监区测样地、地下水盐监测样带和土壤水分监测点若干个。

杨老师为大家介绍临泽站基本情况

       在远离城市的临泽站里,同学们在漫天星光下度过了安然的一夜。第二天一早大家前去一个沙丘地带考察沙漠地形。这片沙丘是从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西南部的缺口迁移而来,规模并不大,但也连绵了方圆几里。早晨的沙漠温度还并不高,踏上沙丘,大家可以看见在黄沙中顽强生长的沙漠植物,还有几乎与沙漠融为一体的沙蜥。金黄色的沙丘连绵到远方的绿洲,头顶的蓝天和白云格外纯净,微风裹挟着细小的沙粒拍打在身体上,在这浑然天成的环境中,大家的欢声笑语飘得很远,仿佛忘却了诸多烦恼,这也许就是大西北给人带来的一种粗犷而旷达的感受吧!

沙漠之行

        7月24日下午,临泽站参观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乘车返回兰州。动车在祖国西部大地上呼啸,穿过金黄色的沙漠,路过草原雪山,跨过清澈的小溪。窗外夕阳余晖正红,看到路边那醉人的菜花、迷人的雪山、碧绿的草原,不禁让人想起临泽站所有科研人员的努力付出,千言万语都无法诉说他们把情怀洒在祖国西部大地的勇气。

参观合影

参观科研院所,坚定科研志向

       7月25日早上八点,在中科院兰州分院陈永磊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科技创新馆参观。在这里,大家了解到了高由禧、朱震达、施雅风、程国栋、秦大河、姚檀栋、赖远明七位院士的传奇故事。施雅风院士把自己的科研生活归纳为“勤公真合韧”即勤奋、公正、真实、合群和坚韧;程国栋院士则为西藏冻土问题提出了程式假说;还有第一个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中国人秦大河院士,为祖国带回了八百多支珍贵的南极冰雪样品;姚檀栋院士研发出了青藏高原芯片,为青藏高原铁路修建解决了重要的技术难题。看着墙上照片里院士们深邃的眼神,仿佛看到了前辈们敢为人先的担当,看到了先辈们伟大的抱负和不屈的精神。

院士风采

       7月26日早上,同学们来到了部分国家实验室参观。大家前后参观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电子加速器实验室、离子源研究所等很多的重要实验室。大家在实验室见到了很多初高中物理课本上描述到的物理元件,不仅如此,还了解到了重离子加速器对医学治癌、航空航天事业、合成新核素等的关键作用,还有离子源研究工作对各类物理实验的决定性意义。参观完实验室后,本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中科院兰州分院参观合影

        本次甘肃之行,同学们不仅身临其境地见识到了西部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也了解到了中科院科学家们在野外台站的工作日常,还参观了中科院在兰州的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心中感慨着先辈们敢于挑战的精神和努力付出的勇气。满怀期待地来,满怀抱负地离开,大家在7月27日陆续离开了兰州。对于兰州,不再陌生,前路漫漫,我们仍要努力!(文/图  阮浩、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