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情绪,自我调节”——本科心理协会组织专题讲座

  • 文/陈健锋 图/黄健
  • 日期:2019-03-26
  • 2388

2019年3月23日晚7点,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本科部团委主办,心理协会承办的知心系列讲座“焦虑情绪,自我调节”在阶梯教室阶一四举行。本场讲座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史习老师主讲。

史老师首先发起了一个提问:什么时候你会感到焦虑?在场的同学回答说ddl(deadline)赶不完了,害怕失败,面对一大堆做不完的事情不知道从哪开始等等。史老师总结道大家的问题主要是在于课业繁重。之后她给出了焦虑的一个定义。什么是焦虑?焦虑是一种担心会发生不良后果的不安心境。如对自身的健康感到忧虑不安、紧张害怕、心神不定、顾虑重重,或认为问题复杂而搔头顿足、坐立不安、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焦虑有时伴有躯体症状,如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大家对焦虑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接下来,老师带着大家看了一个焦虑自测量表。一共二十道题目,每道题目四个选项。史老师在讲台上上把题目念一遍,大家在底下把答案记在纸上,最后再对答案得出分数,评估自己的焦虑程度。

我们为何会焦虑呢?史老师举了很多的例子,比如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因为考试前夕、恋爱、专业选择、身体外貌、经济、健康等因素产生焦虑。在社会层面,我们可能因为在大城市买房、工作就业、婚姻、子女教育等因素产生焦虑。产生焦虑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于人生意义感的追求。 

那么焦虑到底是好是好还是坏呢?在史老师的提问后马上就有同学回应道:“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事实也确实如此,焦虑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利于人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处境,投入竞争,终止拖延,有更好地发展。但若是焦虑持续时间过长、强度过大,或是长期处于不必要的焦虑之中,对于身心会有破坏性作用。

因此,我们要正确地应对焦虑。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不良认知习惯、调整自我期待、注意力转移法、冥想放松法来合理控制我们的焦虑,让焦虑一直处于对我们有利的状态。

在讲座后的提问环节,大家都表现得非常活跃,和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加了老师的微信准备再做更深入的交流。本次心理讲座到此圆满结束。(文/陈健锋 图/黄健)

史习老师为同学们做精彩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