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日上午九点整,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人文楼教一阶教室里,同学们围坐成一个圆,他们都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各班的心理委员或本科心理协会的成员,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的本科生心理委员培训在这里如期开始。
上午的课程由北京印刷学院的刘苡青老师主讲,刘苡青老师同时也是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的一名临终关怀义工。以“生命教育,一起画石头怪兽”为主题,刘苡青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生命与死亡,并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了死亡。
肖斌老师在进行课程的介绍
有关死亡的话题,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讳莫如深避而不谈,刘苡青老师却毫不避讳,她首先询问了同学们在面对至亲之人死亡的感受,然后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她陪伴她的父亲走过的生命最后的一段旅程。刘老师把人们眼中面目狰狞的死亡比作一份礼物,这份死亡礼物有三层包裹,最初是害怕,害怕父亲的离去,而当害怕到极致的时候只能选择放手,放手让亲人更加安心地离去;第二层是遗憾,遗憾父亲在世时没有作出更好的决定,但刘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在生命中每一刻所做的决定,都是那一刻我们所能做出的最好的决定;最后一层是悲伤,当悲伤来临时,尽情去体验它,方能从中获得内心的力量和成长。拆开这三层包装,死亡留下的是一份精神的大礼:斯人已去,情感永存心中。
接着,刘老师讲解了告别临终亲人的“四道”,即道歉、道谢、道爱和道别。随后刘苡青老师让同学们手牵手围成一圈,大家一起大声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活动现场气氛十分感动,一度有同学落下真诚的泪水。
刘苡青老师倾听同学发言
师生互动环节
上午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画石头怪兽,让同学们体验生活中的美好。肖斌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石头,画笔和各色颜料,同学们分成三组,迫不及待开始了“艺术创作”。有的画了可爱的小蜜蜂,有的画了传神的emoj滑稽,还有小黄人,皮卡丘……同学们纷纷拿出压箱底的绝技,沉浸其中,不亦乐乎。
同学们正在认真创作
下午的题为“探索情绪”的课程由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发展与咨询中心的李东艳老师主讲。通过开场的两个小游戏,李老师构建了一个“情绪—认知—行为”的三角模型:人的情绪影响着他对事物的认知,同时认知又影响他的行为,而行为又影响着情绪。
李东艳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情绪
从什么是情绪开始,李老师让同学们给情绪命名和分类。对于愤怒、焦虑、抑郁、恐惧这四个同学们想要了解的情绪,李老师将同学们分成四组,让其分别讨论一种情绪。在随后的同学的发言后,李老师一一给出讲解和回应,带领同学们认识和应对这些情绪。李老师说,在情绪背后,有着与之对应的诉求,不同的情绪是在表达不同的诉求,而想要调节负面情绪,就要找到与之对应的诉求,从根本上瓦解负面情绪的来源。
在课后对李老师的采访中,李老师表示,此次课程的目的就是引导同学们探索情绪,透过情绪发现认知,从而让同学们对行为有更多的选择,在课程上只对“情绪—认知—行为”的模型进行了介绍,还需要同学们在生活中多加实践。此外,国科大本科部的同学们在课堂上投入的表现也给了李老师很多惊讶和惊喜。
同学们对此次培训的评价也颇高,有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心理委员培训的课程带给她许多新的知识和认知,一些新的观点也令她受益匪浅,帮助她想清楚了某些之前一直困惑的问题,同时在认知和观点上的积累让她觉得这次课程十分有意义。
全体同学和肖斌老师的合影
下午五点整,本科生心灵成长营暨心理委员培训第一阶第二天活动圆满结束。(文、图/李聪仪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