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神秘悠远的蒙语文化更是令人浮想联翩。5月20日晚,伴随着蒙古族传统歌曲《敖包相会》的旋律,中国科学院大学小语种协会“语言学兴趣小组”的赵盈喆同学,走上阶梯教室的讲台,为在场的观众,将蒙语的秘密娓娓道来。
赵盈喆首先熟练地用蒙语介绍了自己,接着分享了自己学习蒙语、参加比赛、备战蒙语文高考的相关故事。在一张张老照片中,成长的书页又一次被翻开。
随后,赵盈喆从最基本的元音与辅音讲起,一点点勾勒出蒙语语法的框架。讲到兴致高涨处,还不忘板书一番,蒙文流畅多变的笔触,神秘独特的发音,无不令在场的同学为之倾倒。语言学兴趣小组组长陈朝鹏同学甚至说:“用珍珠来比喻这门语言或许才是最恰当的吧。”
一点点地,“变体”“变格”“词式”等一个个抽象而生僻的名词,在赵盈喆深入浅出的讲解下,变得清晰明了,台下的观众,也听得聚精会神,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时间飞逝,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很快过去。会后,几位人文学院的蒙古族研究生与赵盈喆热情地交流了起来,共同的语言,一下子拉近了心的距离,在钢筋水泥砌就的都市里带来了别样的温暖。
蒙语,一门古老悠久的语言,可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许多的文化宝藏,正逐渐遭到边缘化,蒙语也是其中之一。“借助这次讲座,我希望让更多的同学领略蒙语的美感。” 赵盈喆这样说,“蒙语不只属于蒙族人,她属于全体中国人。她值得我们去欣赏、去保护。” (文/柯铭雨 图/陈朝鹏)
现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