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科部/玉泉书院
联系人: 卢老师;王老师
电话:010-88256298;88256234
电子邮箱: bkb@ucas.ac.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

 

【科学讲座】林惠民:计算与智能

2017年6月27日晚七点,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第58讲在玉泉路校区的礼堂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惠民先生。林院士从计算、智能、伦理三个方面,深入浅出,有理有据地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计算机科学讲座。

讲座伊始,林院士向在座同学们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计算”,并且引导同学们思考计算的本质。“真正把‘计算’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来研究,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林院士说道,“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建立了不同的模型。”先生从递归运算、λ-演算到图灵机模型,步步深入,详尽解释了它们的含义及其体现的机械性。在这一部分最后,林院士引出著名的“丘奇·图灵论断”——一个函数是可计算的当且仅当它是图灵可计算的。不仅如此,林院士也指出,这一论断还解决了一个哲学问题,即什么样的智能活动是可重复的。“对于可以机械地重复进行的智能活动,计算机可以比人类做的更好” 。

接下来,林院士介绍了智能的含义,以及它与计算机、人类的关系,“人的智能活动不可以全部归结为计算”。林院士通过举例“智能”包含的发现、发明、论断等计算机不能机械重复进行的活动,揭示了“计算不产生新知识” 这一本质内容。正如林院士所说,“计算机不具有创造能力,但是人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以前不能进行的活动”。林院士还从计算与智能的关系深发,向同学们揭示了为什么人的智能是一种社会现象,以及为什么人的多样性对于社会进步具有促进作用。

最后,林惠民院士从当下引起学界与社会讨论的“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于人工智能与伦理的看法。在此,林院士向同学们介绍了1950年图灵提出的“图灵测试”实验,即一种检验机器是否能完全像人一样思考的方法。图灵预测在2000年后人类可以突破计算机100MB内存限制,使计算机通过图灵测试,然而当今即使计算机内存已经远远突破图灵假想的限制,这一预言仍然没有实现。

讲座结束之前,林院士也向在座的大一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于大学学习的认识,“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悟得创造新知识的方法”。(文/雷明宇 图/包浩然 来源/国科大记者团)

林院士为同学们做报告

主讲人简介:

   林惠民,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1947年11月13日生于福建福州。1982年毕业于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博士学位。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并法理论、形式语义、形式化方法、模型检测研究。

延伸阅读:

“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同时欢迎研究生与教职工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主办,讲座召集人为周琪院士。该课程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天文、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邀请相关科学领域的院士等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讲述科学故事、介绍相关学科方向的科学前沿进展,让学生在本科阶段了解不同学科的科研方向与主要进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他们最终选择学科专业与专业方向提供丰富的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