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教师风采

新闻中心

    • 国科大本科生远赴法国巴黎参加2025iGEM斩获全球金奖 国科大本科生远赴法国巴黎参加2025iGEM斩获全球金奖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31日晚,2025 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闭幕典礼在法国巴黎举行。经过一年筹备和比赛现场数天评审,中国科学院大学代表队(UCAS-China)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支队伍、5000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凭借“PROTATO”项目夺得全球金奖! 2025 UCAS-China获全球金奖 前往巴黎现场参赛的6名队员(从左到右分别为池天健、罗堉铭、邱子陶、王萌、刘昱彤、王芝懿) 2025 UCAS-China参赛项目“PROTATO” iGEM(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2003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创办,近年已发展为合成生物学领域顶级赛事。 作为一项旨在推广合成生物学、促进青年学子交流学习的国际赛事,iGEM每年吸引众多国内外顶尖名校组队参赛。iGEM不仅是与国内外高校学子交流学习的宝贵平台,更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并提升了参赛高校的国际声誉与影响力。 国科大从2016年起,每年组成一支竞赛队伍参加iGEM。队伍依托国科大玉泉书院、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支持,以国科大博士生导师、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王江云为主要指导老师,成员涵盖生物、物理、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自参赛以来,已多次获得全球金奖。 2025年UCAS-China的项目PROTATO: Proteolysis-based Detection for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Affected Tomato着眼于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Bacterial Speck)的检测和诊断,通过建立无细胞体系的生物监测系统,推动生物传感技术在作物疾病检测和保护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基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ATO以番茄致病菌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型(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分泌的蛋白酶AvrRpt2和植物毒素COR作为双输入构建与门系统,并以葡萄糖浓度作为最终输出指标。 同时,为实现田间应用,UCAS-China开发了相应的硬件“PROTATO KIT”及配套APP,利用3D打印和电化学等技术搭建了低成本、可拓展的样品处理和检测套件,为多样化的农业应用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2025 UCAS-China具体项目可复制下方链接跳转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NDg4MzE2Nw==&mid=2247485248&idx=1&sn= 90a662cbb8d449355d123118a5788a3b&scene=21&click_id=1#wechat_redirect 10月28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支队伍、5000余名参赛者齐聚法国巴黎。UCAS-China队员将参赛项目“PROTATO”介绍给来自世界各国的评委和参赛者,听取建议与反馈,进行学习交流。 10月29日晚,评审会环节(Judging Session)很快到来。评委提问环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环。UCAS-China队员通过5分钟项目汇报展示了项目亮点与网页提交(Wiki Freeze)之后的新成果。随后的20分钟提问环节中,评委表示了对本项目的喜爱与欣赏,队员也针对评委们的问题进行补充回答。 经过多轮环节,10月31日举行的2025 iGEM Grand Jamboree闭幕典礼上,评委最终宣布比赛结果,UCAS-China顺利获得全球金奖。 UCAS-China队员在巴黎比赛现场介绍参赛项目 评审会环节,在北京的UCAS-China队员们线上参与 自立项伊始,UCAS-China的队员们便投入到密集的调研与深度的头脑风暴中,经过反复研讨,敲定了本次参赛项目——“PROTATO”。 那么,如何将项目设想变为现实?来自生物、物理、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的队员们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团结协作,组建起实验组、建模组、硬件组、软件组、前端组、Human Practices(HP)组、美工组等小组,花费一年的时间,完成实验验证、数据建模、硬件搭建、网页编写、人类实践等任务。最终,这份凝聚了全体队员心血与汗水的成果,在比赛中收获圆满成果。 11月2日,队员们从巴黎夺金归来 队员感想: @2025 UCAS-China队长、国科大2022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王萌: Once an iGEMer, always an iGEMer. 三年的比赛经历让我真正体会到“团队”的意义。带领一个团队意味着不仅要在学术上保持清晰的方向,更要在沟通、协调、激励中不断学习与成长。我们在一次次“碰撞”中建立了信任与默契。看到每个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闪光,我深感骄傲。回望整个旅程,我意识到:科研从来不是孤独的探索,而是众人拾柴、共燃理想的过程。 @2025 UCAS-China实验组组长、国科大2023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邱子陶: 今年是我与iGEM同行的第二年,也是我第一次以实验组组长的身份参与到这项赛事中。对我而言,UCAS-China早已不只是一个竞赛小组,更像是一个汇聚了志同道合伙伴的地方。在这里,所有人为了同一个目标携手并进、共同奋斗。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每一个人都已是自己心中的冠军!You are the heart of synthetic biology! @2025 UCAS-China顾问,国科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2025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生秦帅: 今年是我参加iGEM的第三年,UCAS-China不仅承载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也见证着我们的荣耀。每一年项目背后,都凝聚着全体队员的心血与汗水。天道酬勤,我们终于又一次在巴黎圆梦,夺得了金奖!感谢每位拼搏过的老师和同学,未来的我们,必将创造更加璀璨的辉煌! @2025 UCAS-China HP组和美工组组长、实验组组员,国科大2023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刘昱彤: 这是我参加iGEM的第二年,在今年的比赛中除了Wetlab的工作,还负责了全部的HP和队伍美工。iGEM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竞赛,更多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们为同一个目标奋斗的过程。感谢所有人的辛勤付出:前期令人焦头烂额的调研、组会和实验,项目亮点与网页提交前牺牲假期赶工,在巴黎参赛期间为了更好地展示项目不断优化项目内容……希望未来有更多同学能加入iGEM大家庭,体验合成生物学的魅力与乐趣! @2025 UCAS-China软件组组长、国科大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李知谦: 今年是我第二年参加iGEM,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努力、共同成长,并最终取得如此佳绩!iGEM不仅是一项合成生物学竞赛,更是一次多学科融合的实践,数学、计算机与生物学的交叉,启发我们以更系统的方式思考问题。为了让项目真正服务于现实问题,我们自主开发了配套的硬件和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层出不穷的bug曾一次次将我们推向崩溃边缘,甚至让我们几度萌生放弃的念头;也正因如此,在无数次尝试后迎来的每一个微小突破,都让我们倍感振奋。感谢所有为UCAS-China付出的老师与同学们!希望UCAS-China未来再创辉煌! @2025 UCAS-China建模组组员、国科大2024级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生张家鸣: 这是我第一年作为建模组组员参加iGEM,非常感谢队员们,尤其是建模组组长和我们的顾问对我的鼓励、支持与指导。大家齐心协力,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做好自己的那部分工作,最终取得了金奖的好成绩,真的很开心!这一年,我通过iGEM学到了诸多本领,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这些经验也会一直伴随着我走过大学以及以后的学习生活,也希望明年UCAS-China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大家一起加油! 2025 UCAS-China全体队员合影 2025 UCAS-China团队名单 队长:王萌、邱子陶 实验组:罗堉铭、刘昱彤、柳东辰、张宇帆、李畅、李裔辰、杨敏卓、倪梦缘 硬件组:池天健、朱真言、黄林泰辉 软件组:李知谦、潘宇轩、刘有度 前端组:池天健、张诗炫 建模组:王芝懿、吴婧妍、张家鸣 Human Practices(HP)组:刘昱彤 美工组:刘昱彤 顾问:刘斌文、陈卓、秦帅、丁心悦、曹耀中、郭智宸 (转自:国科大新闻中心 文/图 UCAS-China 美编/何邦彦、李裔辰 责编/张雪雅)
      [11/04]
    • 国科大本科生在第50届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区域赛(武汉)斩获3银 国科大本科生在第50届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区域赛(武汉)斩获3银
      2025年11月1日至2日,第50届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武汉)在武汉大学举行。此次比赛创纪录地汇聚了全国各地五百多支来自顶尖高校的程序设计队伍,赛事规模空前盛大。中国科学院大学派出三支队伍参赛,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与顽强的拼搏精神,经过5小时速度与智慧的激烈角逐,3支队伍最终全部斩获银奖,展现出国科大学子在计算机算法领域的卓越实力。 由3名23级本科生石曜铭、吕安哲和尤俊翔组成的队伍此前他们曾多次参与ICPC赛事,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在上周成都站的比赛中他们状态不佳仅获得铜奖,本次赛前他们继续积极备赛,迅速调整比赛状态。本次比赛中,尽管比赛进行到中间段时队伍一度在C、M两题进展停滞,不过他们心态沉着冷静,这次在及时调整思路之后步入正轨,并在封榜阶段凭借默契通力合作解决H题。尽管最终由于时间不足未能调完K题,他们仍以5题、罚时671分钟的成绩锁定银奖。 由25级本科生马宇骏、邱宇峰和蔡钟渔组成的队伍是我校的一支新锐力量。尽管三位选手都是初次参赛,但是面对强手如林的赛场,他们仍然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冷静。比赛初期,队伍在E题上浪费了部分时间,但他们及时采取“多线作战”的策略,陆续攻克关键题目,在比赛中程建立了优势。其中,蔡同学连续通过M、H题,是队内的头号功臣。尽管全队因为代码实现细节问题遗憾未能通过比赛后期重点研究的B题与K题,仍以通过5题、罚时688分钟的成绩首战告捷,为国科大再添一枚银牌。 由22级本科生唐睿、黄铮舸以及23级本科生胡格致组成的老牌队伍经历的赛程尤为坎坷。队伍在H题上遭遇严峻挑战,连续8次提交均未通过,时间在一次次调试中不断流逝。然而,队员们始终未有丝毫气馁,转而集中精力攻克其他题目,并在比赛后半程发力,通过C、M、E等题稳步追分,最终也以5题收官。他们在逆境中展现的团队协作与心理素质,正是这支队伍经历数年大赛磨练自身意志力与实力的最好证明。 程序设计赛事不仅是对算法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意志与协作的锤炼。本周末的比赛中,老队伍表现稳健,展现出自己沉着冷静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新队伍亮点不断,同样展现出顽强拼搏的精神与超群的实力。单赛站三枚银牌的优秀成绩,充分肯定了三支队伍的实力、协作与付出。 本赛季区域赛的征程仍然任重道远,希望各队选手们胜不骄、败不馁,总结比赛得失,保持稳扎稳打的心态,积极备赛,调整到最佳状态,祝愿选手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越战越勇,不断夺取奖项,创造新的突破!(文/尤俊翔、马宇骏、胡格致 图/李瑞)
      [11/04]
    • 2025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认知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2025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认知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2025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一11名同学及外系大一10名同学前往位于济南的齐鲁中科电工先进电磁驱动技术研究所开展工程认知实践活动。 在研究所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多个前沿科研平台与实验项目。电磁橇实验装置以其庞大的规模和先进的技术理念,令同学们驻足良久;研究所开展的重点项目展现了电工技术与国防建设的紧密联系,引发了大家对专业应用领域的深入思考。此外,电机与电控实验室中精密的设备与复杂的系统,以及百米级铜基超导线制备与测试平台,无不彰显出我国在电工材料与装备领域的创新实力。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提出问题,与科研人员积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与研究所的教师代表举行了专题座谈会。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人事教育处副处长纪晶晶首先发表了讲话。她结合当前国家安全与科技发展的形势,重点强调了科研工作中保密意识的重要性,提醒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务必筑牢思想防线。随后,纪处系统阐述了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科定位,指出该专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她还详细介绍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贯通式培养方案,以及毕业生的多元发展路径,帮助同学们清晰认识了专业前景与行业需求,为大家未来的学业规划与职业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来自外系的同学踊跃发言,分享了参与此次实践活动的感受。大家普遍表示,此次参观所见的前沿项目令人震撼,深切感受到电气工程专业广阔的应用领域和鲜明的工程实践属性。同学们还就科研人员的工作模式、生活状态等方面提出了疑问,研究所的老师一一予以耐心解答,现场交流坦诚而融洽,掌声不断。 最后,本系学生代表施禹图、黄谢睿同学分别发言。他们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对比分析了电气工程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异同与优势,表达了对本专业的由衷热爱与坚定信心。两位同学特别提到,电磁橇项目所体现出的高功率、高控制精度等特点,令他们印象深刻,也进一步激发了深入探索电工技术的兴趣与动力。 此次认知实践活动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专业视野,加深了对电气工程学科内涵的理解,更增强了大家的专业认同感与使命感。活动在融洽而充实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为同学们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方向。(文/李睿轩 图/何润民)
      [10/30]
    • 国科大本科生在第50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区域赛(成都)荣获1银1铜/恭贺第11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成都)女生专场首秀 国科大本科生在第50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区域赛(成都)荣获1银1铜/恭贺第11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成都)女生专场首秀
      2025年10月25日至26日,第50届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区域赛(成都)在郫都区体育馆举行。本次比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支队伍。经过五小时的激烈角逐,我校2024级本科生王煜阳、郑兴以及2025级本科生潘世钊组成的队伍首次参加区域赛即获得银奖;我校2023级本科生石曜铭、吕安哲和尤俊翔组成的队伍获得铜奖。 本次比赛当中,由石曜铭、吕安哲和尤俊翔三名选手组成的队伍开局顺利,三小时就通过5道题,但是随后对于题目的误判和过分复杂的思路让他们陷入困境,最终2小时也未能通过第6题,尽管罚时很少但还是遗憾获得铜奖。由王煜阳、郑兴以及潘世钊三位选手组成的队伍此次比赛的征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比赛开始阶段,他们数次提交均因各种原因没能通过评测,队伍排名一度落后,局势陡然紧张。但是选手们很快稳住心态、沉着应对,在他们的顽强拼搏、不懈努力下,一时的困境被成功克服,代表着评测通过的各色气球渐渐填补了电脑旁空缺的色彩。比赛最后的一小时内,虽然队伍排名已经踏入银牌区,但队员们分秒必争,没有丝毫松懈,向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两题发起了最后的冲锋,只可惜尽管已经有了正确思路,但未能在比赛结束前通过题目。最终他们凭借通过6题、罚时665分钟的成绩成功斩获银奖。 与此同时,在成都市另一边,第11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女生专场在成都市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我校2024级本科生赵梦以及2025级本科生郭子瑜、邝允瑶三位同学组成的队伍勇敢踏上赛场,实现了国科大在女生专场赛的首次亮相。尽管是首次参赛,三位选手经验尚浅,但是选手们面对参赛的巨大挑战,在短短两周的备赛期间积极投入、迎难而上,展现了不畏难的竞赛精神,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三位选手表示,将认真总结反思、持续学习进步,力争在未来的比赛中再进一步。我们相信,凭借这股坚韧不拔的劲头,经过接下来的竞赛学习和训练,她们必将在未来的赛场上取得突破、载誉而归! 这周末的比赛当中,国科大学子收获颇丰,实现了新的突破。希望选手们总结经验,反思自身优缺点,继续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调整到最佳比赛状态,祝愿国科大各队选手们在接下来数周的比赛中越战越勇,再创佳绩!(文/赵梦、王煜阳、尤俊翔 图/吕安哲)
      [10/3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