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科部
联系人: 卢老师;王老师
电话:88256298;88256234
电子邮箱: bkb@ucas.ac.cn
邮寄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

 

【科学讲座】 王亚韡:新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国际履约进展

    2018年4月12日晚七点,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第128讲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阶一4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以“新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国际履约进展”为题,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亚韡老师主讲。

    讲座伊始,王亚韡老师回顾了环境保护历史上同学们耳熟能详的DDT事件,合成于二战前的DDT由于特定的战争背景,最早被近乎疯狂地运用于农作物杀虫保证粮食供应,而二战之后由于环保人士的不断呼吁,以及环境史上的经典著作《寂静的春天》的问世,DDT最终尘封进了历史,但已经留存于环境和动植物体内DDT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降解。

    DDT虽然已经成为了历史,随着化学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新型化学物质也不断地在实验室和生产过程中涌现,新型污染物污染也成为了当今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和人类面临的不断更新的挑战。其中,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作为新型污染物的重要分支,更是新型环境污染中的焦点。

    讲座中,王亚韡老师将科研成果融入在一段一段的科考经历和故事中,从南极科考到北极科考,以及在西藏地区的科考,不仅向同学们介绍了科研中的对于POPs追踪分析的结果,还向同学们完整地展示了野外科研考察的真实面貌。认识到环境污染物的严重危害以后,各个国家也在进行博弈和合作,先后签订了诸如《巴塞尔公约》、《鹿特丹公约》、《蒙特利尔公约》、《阿姆斯特丹公约》、《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而中国也在其中扮演着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在控制危险品和减排力度、绝对量都值得称赞。目前,《巴塞尔公约》、《鹿特丹公约》、《阿姆斯特丹公约》合并成为了《斯德哥尔摩公约》,依据开放性和预防性原则,旨在实现各个国家关于危险环境污染物的信息共享和组织共同遏制行动。

讲座的最后,王亚韡老师也坦承目前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控制的国际合作进展并不理想,环境问题也是政治和经济的博弈,环境污染问题也在持续加重,但如果人们对于环境污染物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和应对行动,可以说环境问题是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缓解的。最后,讲座在同学们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文/杨翥成 图/杨翥成 来源 国科大记者团)

王亚韡老师带来精彩讲座

主讲人简介:

王亚韡,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杰青、优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研究方向:新型污染物的分析方法与环境行为研究。科学贡献:发展了新型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新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机制; 参与国际公约履约国家谈判活动,为全球范围开展化学品风险管理提供支撑。

延伸阅读:
  
“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同时欢迎研究生与教职工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主办,讲座召集人为徐涛院士。该课程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天文、电子信息工程、环境九个专业,邀请相关科学领域的院士等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讲述科学故事、介绍相关学科方向的科学前沿进展,让学生在本科阶段了解不同学科的科研方向与主要进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他们最终选择学科专业与专业方向提供丰富的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