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

  • 商美
  • 日期:2023-07-30
  • 27060
序号 姓名 职称 培养单位 电子邮件 研究方向
1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gbjiang@rcees.ac.cn 环境分析化学与毒理
2 曲久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jhqu@rcees.ac.cn 水质转化机制与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3 贺泓 中国工程院院士,“杰青”,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honghe@rcees.ac.cn 环境催化和非均相大气化学
4 朱永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ygzhu@rcees.ac.cn 土壤-植物相互作用,根际,污染生态学,土壤生物学
5 杨敏 “杰青”,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yangmin@mail.rcees.ac.cn 水处理化学、环境微生物
6 汪海林 “杰青”,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HLWang@rcees.ac.cn 高灵敏分析仪器研制、生物分离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与环境污染物的DNA损伤与修复研究
7 刘景富 “杰青”,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jfliu@rcees.ac.cn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微观环境过程与效应
8 朱本占 “杰青”,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bzhu@rcees.ac.cn 环境生物化学与毒理学
9 刘思金 “杰青”,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sjliu@rcees.ac.cn 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诱发疾病的机制、人工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
10 郝郑平 “杰青”,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材料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 zphao@ucas.ac.cn 催化科学与纳米材料、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利用技术、大气污染化学、纳米材料的环境效益
11 景传勇 “杰青”,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yjing@rcees.ac.cn 环境化学过程
12 赵斌 “杰青”,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binzhao@rcees.ac.cn 恶英及相关持久性有机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分子作用机制及其生物和毒理效应;构建与完善生物分析系统并应用于相关环境污染物的高通量筛选与检测
13 郑循华 “杰青”,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xunhua.zheng@post.iap.ac.cn 生物地学/biogeosciences:温室气体地气交换及其调控;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的规律与机理;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预测理论、模型与决策支持方法
14 王自发 “杰青”,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zifawang@mail.iap.ac.cn 大气污染输送和沉降、大气化学模式研发、空气质量预报理论与方法研究
15 强志民 “杰青”,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qiangz@rcees.ac.cn 水系统中新型污染物的行为、影响及控制原理与方法 
16 王爱杰 “杰青”,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jwang@rcees.ac.cn 废水生物处理资源化;污染物定向生物转化
17 王亚韡 “杰青”,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ywwang@rcees.ac.cn 新POPs的分析方法学、环境行为与转化研究
18 刘倩 “杰青”,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qianliu@rcees.ac.cn 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
19 史建波 杰青,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jbshi@rcees.ac.cn 形态分析、汞的区域污染及环境化学过程研究
20 刘俊新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jxliu@rcees.ac.cn 水污染控制过程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及应用
21 韩志伟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hzw@mail.iap.ac.cn 大气环境、大气化学、气溶胶
22 郭庆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guoqj@igsnrr.ac.cn 环境地球化学、环境质量评价
23 张爱茜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qzhang@rcees.ac.cn 理论环境化学与环境计算毒理
24 张元勋 教授 资源与环境学院 yxzhang@ucas.ac.cn 大气化学、环境监测仪器与分析方法开发、环境健康研究
25 田振玉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tianzhenyu@iet.cn 环境化学与工程、工程热物理及新型环保技术
26 Francesco Faiola
(费凡)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faiola@rcees.ac.cn 干细胞生物学
27 庄绪亮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xlzhuang@rcees.ac.cn 环境微生物、环境生物技术
28 郑明辉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zhengmh@rcees.ac.cn POPs环境行为、排放特征与生成机理 
29 王跃思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wys@mail.iap.ac.cn 大气化学
30 陈同斌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chentb@igsnrr.ac.cn 植物修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31 廖晓勇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liaoxy@igsnrr.ac.cn 污染场地修复机理与技术
32 高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gaolin@iet.cn 低碳能源系统
33 余志晟 教授 资源与环境学院 yuzs@ucas.ac.cn 围绕“现代环境微生物学在环保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开展生物质与生物能;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水处理与水供给,承担污水处理、饮用水工程项目建设,并解决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微生物技术问题;微生物和工业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等的研究工作。
34 张长斌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bzhang@rcees.ac.cn 环境催化,大气污染控制
35 张庆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qhzhang@rcees.ac.cn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与环境行为
36 陈卫平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wpchen@rcees.ac.cn 城市化生态效应、土壤污染修复
37 宋茂勇 “杰青”,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mysong@rcees.ac.cn 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毒理学和纳米毒理学
38 胡承志 “杰青”,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zhu@rcees.ac.cn 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
39 刘文彬 长聘教授 资源与环境学院 wbliu@ucas.ac.cn 新型有机污染物环境分析与控制对策